老话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弱,容易感冒发烧,而一感冒发烧呢家长就着急了,或者怕孩子体质弱抗不过想让马上好,所以就去医院输液。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越输液体质越弱。这方面我也有惨痛的经验教训。
体质的调理,从每一天的细节开始,每个人体质不同,只有家长才最能读懂孩子的身体。不要指望一面之缘的医生短短几分钟就了解你的孩子。
父母能送给孩子最最最宝贵的礼物,就是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健康是做任何事情的本钱!有人说了,现在医学这么方便,生病就找医生啊,自己瞎折腾啥。
现实情况是,我见过的,包括我自己,从小一生病,哪怕是小感冒,就立即去医院吃药打针的,没有一个体质变好的,都是越治越弱,慢慢就产生药物依赖。本来人体自有自愈力,感冒是自愈性疾病,多数人就算不吃药一周也会好,可是过度医疗下的孩子,不吃药就好不了,而且生病越来越频繁。甚至,不少孩子,起初只是过敏体质,不注意保健养生,发病就单纯靠寒凉的西药,慢慢开始一病就咳嗽,治着治着变成哮喘。你说这到底怪谁?
不能怪医生啊,医生也有苦衷。病人来了,不给开点药打点针,会有不作为的嫌疑,万一病重了就有嘴说不清啊。作为医生,着眼的是目前能赶紧把孩子的病治好,而不太关注长远的体质建设。
而作为家长,我们更愿意为孩子的长远健康全面考虑。所以,我向来提倡家长们能学些基本的保健养生知识,在生活细节上多留心,会避免许多生病的机会。刚有生病的征兆的时候,家长有知识和经验,才能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很容易就把疾病化解于萌芽阶段,根本不用严重到影响孩子正常生活甚至上医院折腾的地步。
况且,不管是某一个医生,还是整个医学,都有局限性。包括整个人类的科学,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谁也不能断言什么就是真理。面对生命,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任何人和事,要有这样的意识,许多所谓的医疗伤害和纠纷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天生体质就特别好的孩子,他们拥有健壮的父母,先天肾精就充实,有副特别好的肠胃。这样的孩子会让父母少操许多心,但父母很可能也因此而忽视了养生的知识。不过影响也不大,和先天弱的相比,还是显得好。所以有的妈妈粗养,孩子一样结实。这一点不羡慕不行,先天底子厚啊。
像我家这种先天不过硬的,当妈的不精心点儿不行啊,而且还是大龄才生孩子,各种先天条件都不占优势。
还是那个比喻:把先天肾精看作一罐液化石油气,一出厂,有的气满,有的没那么满。有的人虽然满满一罐子气,但不省着用,随意浪费,那这罐气烧的时间会比预设值短。有的人虽然出厂气不满,但他省着用,烧的时间也可以很长。实际生活中,长期熬夜、贪吃生冷、生病时不当处理、过度房事等等,都是在烧大火的挥霍。
当然,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学医药的,只是感兴趣又爱研究,实践并体会,把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更多孩子受益。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其实我敢于分享经验,不是因为女儿身体多好。恰恰相反,因为我自己从小体弱多病,自己在国家政策开放时准备二胎前遇到一些意外,母亲不够强壮,孩子的先天体质肯定不会多好。
生了两个孩子,大宝小时候,当时无知的我没有多少育儿养生经验,当了甩手掌柜,一切都听从老一辈的观念喂养,大宝一直是外婆照顾,外婆受时代和生活环境的限制,文化素质不高,一直生活在乡下(有了大宝之后,迫于无奈,外婆才走出农门帮我们照顾孩子),思想守旧固执的老人家,在大宝两岁之前,衣食住行都是按老人家的观念进行。
记得那时大宝感冒、发烧或咳嗽,基本都是往医院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没有辨别力和判断力,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吃药输液都有经历过,现在想想:没文化,真可怕!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庆幸的是在2013年6月份结缘了育心经典,同年11月20日和孩子走上系统读经之旅,结识了一群爱学习,求上进,勤努力,肯坚持,懂养生,正知正念正能量的宝爸宝妈们,在这条路上笃信笃行坚持到现在,如饥似渴地吸收高能量的智慧。摸索实践,不耻下问,逐渐改变观念,现在养育二宝才能够得心应手。
当时中国流行各类养生保健和中医的书,成系列的,基本我都看过,确实收获不少。虽然其中一些作者被人批评,说是东抄西抄的,有争议。但我觉得有道理的就亲自尝试,试了觉得有效的就坚持用。保健方法千百种,个人体质各不同,不用局限某一种,适合才是最好的。印象比较深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那一系列的。
二宝现在十三个月,有四次感冒咳嗽,一次发烧,我用食疗、泡澡和按摩等方法就解决了问题,每次都顶着全家人的压力和训斥。最近一次发烧,家人都两次准备带去医院,第二次是半夜十一点多,当天白天烧已经退了。发烧后脾胃虚弱,不肯吃东西,孩子闹腾不止,家人着急万分,爸爸和外婆直接责备我,要求立刻马上带小宝去医院。
我想孩子不想吃,那也是身体自我调节,身体的本能反应,吃了食物,如果不消化,那不是给身体造成负担?当时的我保持冷静,观察小宝的精神状态,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先安静下来,慢慢哄着吃了一些流质的食物,这样才免除一次去医院折腾。除今年除夕前的那次咳嗽,本来在家已处理得差不多了,由于我的疏忽,让咳嗽反复了,迫于家人的压力,带小宝去看了中医。
大宝的脾胃天生虚弱,加上喂养不当,表现就是经常两天一次大便,嘴里容易长溃疡。大宝得到全家人的宠爱,性情比较娇气,又很有主见,对于大宝的调理方面,现在自主意识强,有时不配合,所以肠胃方面还是没好转。有时感冒发烧了,不想去看医生,怕打针吃药,才肯配合给我处理,基本也是通过食疗、泡澡、艾灸和按摩给处理好的。
虽然大宝仍然吃得不多,挑食,比同龄孩子瘦小。但已经比小时候好很多了,感冒闹病的频率越来越小,到现在八岁了,最近一次感冒是小宝退烧后,大宝开始发烧当时家人也是担心,要求去看医生,正好是周末,我在家观察处理,当天晚上就退烧了。这就是我敢于分享我的育儿经验的原因。
我总结的增强体质的方法
一、调养好脾胃
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养好脾胃是健康的根本。先天的肾精多少没法改,但后天的脾胃,是可以调养好的。脾胃调养好了,先天体质差的也会好起来。孩子的常见病,大多是从脾胃闹起来的。拉肚子、呕吐比较容易理解。而感冒、发烧、咳嗽,表面看起来与脾胃无关,实际上根源大多为积食,就是吃得过量。人体是综合协调运作的整体,食积成滞热,肠胃负担沉重甚至罢工,整体正气就虚弱,抵抗力下降,稍有外邪风寒暑湿,就中招。
因此,想提高体质,第一就是照顾好孩子的肠胃。方法如下:
1、健脾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吃淮山薏米粥或小米粥。
淮山薏米和大米的量,我没有严格计算,自己控制。我喜欢把薏米和淮山打碎成粉,做粥时放进去就行了,感冒腹泻时不要放薏米,因有点儿偏凉性。我也试过健脾粉(养生朋友推荐的)蒸,八珍粉(罗大伦博士书中描述的),用这些粉末蒸肉汤。生病时忌鱼肉,最好只吃白粥。着凉的感冒或腹泻,不可吃性寒凉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香蕉、苦瓜等,最安全是苹果。每种水果性凉还是热,上网一搜就知道了。
另:胡萝卜、芡实、茯苓、莲子等,都是健脾的好东西。
2、腹泻时,胡萝卜煮水是天然止泻剂。
无副作用而且有营养,孩子还爱喝。大宝小时候很爱吃胡萝卜。另:苹果煮水,也是天然的止泻方子。大家可以试试,大宝更喜欢喝胡萝卜水,所以我没更多的机会试苹果煮水。
3、控制好饮食。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寒七分饱。并不是多吃才好,孩子不会饿着自己。吃多和吃杂了都容易积食,导致生病。在物质极丰富的现代,有的孩子之所以查出缺这缺那,并不是吃得不够,而是吃下去却没能吸收。为什么不吸收?因为脾胃虚弱,消化系统过度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自然容易罢工。
关于零食。不是不可以吃零食,而是吃得要有章法。每天上下午的中间,可以各吃一次零食。最好是坚果、水果、奶制品、饼干。什么油炸薯片类是没一点好处,只会闹病的坏东西,这些都加重肝脏、肾脏排毒负担。
鱼生热,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要严格控制荤菜的量。鱼和肉相比,鱼更好点,鱼肉蛋白更易于吸收,海鱼又好过淡水鱼。虾也是海虾好过淡水虾,海虾补肾,而淡水虾吃多了火气都跑到上面咽喉附近了。鱼虾一周吃两次足够了。肉类里,牛羊鸡肉好过猪肉。当然上火的时候不要吃羊肉。
水果和生的蔬菜,大多性偏凉。冬天和生病的时候不宜多吃,伤脾胃。不管是水果还是蔬菜,尽量选择应季的,顺应自然时令才好。大自然造万物不是乱来的。比如秋梨,秋天燥,秋梨下来了,吃一点儿,正好清润肺燥。
二、早睡、多晒太阳多运动
晚上八点上床,最晚九点入睡,早睡早起对身体太重要了。养气血的第一法宝就是早睡。特别是孩子,晚睡伤气血,天长日久,气血会不足。晚睡损耗阳气,晚起封杀阳气,晚上不睡,白天补,补不回来,因为脏器休养时间是有其当令时间,错过了就错过了。总听人报怨孩子不肯早睡啊,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不赖孩子。晚睡惯了,突然要改当然不容易啊。
另,多晒太阳,多户外运动。《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主四肢,运动不光能强健体格,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内外的健康都有好处,还能调节情绪、锻炼耐力和毅力。
三、三分寒
给孩子穿衣的标准是:比大人少穿一件,与中国传统的孩子要多穿正相反。原因是,孩子是稚阳之体,新陈代谢快,加上好动。如果穿多了,一热,出汗,毛孔是打开状态的,稍有风一吹,风寒就从张开的汗毛孔入侵,容易感冒。相反,穿少点儿,身体感觉有点冷,汗毛孔就时刻是关闭状态,不容易出现忽冷忽热的反复。
当然,不能乱冻。比如,早上刚起床,气温低,肚子空,又没活动开,这时一定要多加一件,等吃了早餐活动开了,再慢慢减。受凉感冒的时候也要保暖,不能继续再受冻,否则病不容易好。
怎么判断穿得是否合适:小手温暖湿润,这是健康的表现。如果手心干热,就不是好事,说明肺胃蕴热,最好立即减食,清淡饮食调养一下,否则很容易因积食而发烧。
人不可能不生病,特别是正快速成长的孩子。当你具备一定的小儿常见病知识后,再面对孩子的一些常见小病,真的不用过于惊慌失措,这是宏观上谁也不可避免的事。过于焦虑的后果就是一见病就往医院跑,过于依赖外界的干预,忽略孩子自身的恢复力。
能够淡定的前提是,心中有数,自己要有基本的知识储备。明白哪些情况是危险征状,需要立即求医,比如呼吸急促或不畅、呼吸时鼻翼扇动胸腔起伏、高烧连续三天不退、多日腹泻导致失水等等。
另外,精神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父母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要知道,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TA的保护神,是TA的依靠。当孩子生病时,父母不要表现出慌乱焦虑,淡定一些,特别是家人之间不要相互指责、埋怨、争吵,都说“孩子生而神灵”,家人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力特别大。
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告诉TA,人体是很智慧的,生病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和外来的敌人打仗呢,不舒服,就是身体希望我们停止活动,躺下来好好休息,节省体力和精力,专心致志的打赢这场“战争”。
病后,和孩子一起总结这次生病的经验,包括之前可能是哪些不当行为引起生病的?病程是怎样从轻到重,又从重变轻的?哪些治病的办法起作用了?下次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坦然的面对疾病。而且,学会了自我保健的基本知识,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