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可能会觉得别扭,为什么不直接跟真爱结婚,非要结婚后才遇到呢?
是啊,确实别扭,可是人海茫茫,一些人结婚可能是因为年龄、可能是因为逼婚、可能是因为在小范围内相对合适,于是组建了家庭。还有以前结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些人甚至都没见过对方就结婚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记得电影《围城》中这样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生活的终点!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时候遇见真爱是选择家庭,让这份美好留在心里,继续面对油盐酱醋茶?还是不顾一切选择爱情?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论是那种回答,我们无可质疑,婚姻里是需要理性的,而爱情则是疯狂的!
2
我一直认为《卡萨布兰卡》这部影片之所以优秀,大部分原因在于,它对婚外恋这种自有人类起便存在的三角感情给出来一个最好的解决模板。
这部上世纪40年代的影片,背景为二战时期,男主瑞克是一个咖啡店老板,他与女主伊莎曾经有过一段恋情,那时伊莎以为自己的丈夫死在了集中营,战争也没有波及到巴黎,后来战争来了,伊莎却发现丈夫还活着,男主也独自离开了巴黎。
后来瑞克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个咖啡店,几年后却又在店里遇到了伊莎,就像瑞克说的,“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个咖啡馆,而她却走进了我的”,冥冥之中这就是缘分。再见故人,两人发现最爱的人仍是对方,还记得那句经典的台词:时光流逝,我对你的爱却与日俱增。
伊莎的丈夫是位革命领袖,伊莎深夜找到男主瑞克,告诉他,她愿意陪他留在卡萨布兰卡,但希望瑞克能送她丈夫去美国,让他去战争前线领导革命。
然而,瑞克明白,她是属于那个男人的,以前是,以后也是,她是那个男人的精神动力。瑞克卖掉了自己的咖啡馆,拿到了两张许可证,让伊莎和她丈夫一起去美国,他目送着他们离开,那是他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
我爱你,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和你度过余生,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送你离开。
3
电影中《廊桥遗梦》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关于婚后遇见真爱也给出自己的回答。
她长年平淡的婚姻生活中,被迫放弃了原来的生活理想而埋身于琐碎的家务之中,安逸之中自然也必然会有渴望的力量,正如影片中她说的“这里一切都很好,也很宁静,只是没有少女时代所梦想的”
男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个摄影记者,第一次见面是向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她带他来到桥边,完成工作后他送她一把野菊花表示谢意。
之后,弗朗西斯卡邀请罗伯特到家里喝冰茶,两人聊了许多,她懂他的幽默风趣,他懂她的温柔浪漫。之女主人公挽留罗伯特共进晚餐,为了这次晚餐,她特意准备了一条新裙子,一切的一切仿佛回到了少女时期。
男主无疑是女主人公平淡生活中的一缕阳光,能找到懂你的一个人多么不易,与君相识,胜似故人。也许这就是爱情,相遇那一刻就注定了爱你。
可是,再美好的爱情也抵不过现实,出行的丈夫和儿女明天就要回来,罗伯特要求弗朗西斯卡跟他一起走,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已经把衣服收拾好装在箱子里,准备好和罗伯特一起上路!可到最后弗朗西斯卡割舍不下孩子和世俗的幸福,不想让一生毁掉,重新来过!
“有句话,我是第一次说,而且只说一次,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为你。”罗伯特向弗朗西斯卡勇敢的表白后,最终独自上路。
几天后二人在超市门口有过短暂的一瞥,当时弗朗西斯卡强忍奔上前去的冲动,漫天的雨成了他们诀别的泪。她可以轻易地逃走,坐上罗伯特的车,踏上她所期待的爱情之旅,而她没有这样做,她不能自己,痛哭流涕地紧握着汽车手柄,注视着罗伯特从面前驾车驶去!
在家庭面前,在儿女面前,这场婚姻以外的爱情永远逾越不过道德和伦理的障碍!弗朗西斯卡害怕失去,所以她选择留下守候家庭。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爱情注定是为人扼腕的凄美,以绝对的理性选择却也营造了最为动人心魄的感性爱情。
4
这世上还有许多比爱情更重要,婚姻束缚不了爱情,但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为别的东西让步,比如责任,比如自由,比如孩子……至于爱情,就让它停留在它最美好的时候。
即便婚外恋,让爱情退步的也绝不是一纸婚约,很多时候,真正让两人携手走到最后的,或者让两人终生想念牵挂彼此的,不是婚姻,而是让两人依恋在一起的缔结。
作家张洁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作家钟雨在经历了破碎的婚姻之后,与五十几岁的已婚老干部产生了足以献出全部生命的爱情,他们彼此心心相印,但却从未有过让人沉醉的亲近。婚外恋虽不合道义,却合乎人性
我想起罗伯特在电影的一句台词“曾经的梦都是美梦,虽未成真,但庆幸我曾拥有过”。如他在最后一晚表白弗朗西斯卡的“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是的!有时的爱情是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