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要打卡,是上班一族不言自明的常规动作。甘心也好,不乐意也罢,反正就是干饭人的日常。去红火之地打卡呢,那却是有的人心心念念的事儿。
上班打卡在朝九晚五的地方,打卡之地呢,则是在那些个红红火火的吃喝玩乐之处。人们,——大多数是年轻人,去到那儿,吃点喝点,玩耍一阵,拍个照,发发朋友圈,立此为证。这就好比孙悟空遨游五指山,撒泡尿,再留言“到此一游”。前者后者,两相映照,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人不善饮,也不喜歌,所以对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打卡之地,多半孤陋寡闻。合肥享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我知道。合肥有个打卡地1912街区,却正正经经闻所未闻。虽然我几次到过合肥,也踏踏实实呆过几天。
周二,又得了机会去安徽出差,落脚合肥。晚餐后跌跌撞撞出来,见街道两旁灯红酒绿,颇有成都九眼桥的风采。马路边沿,跨街桥下,一溜的喧闹夜市摊。随口问问,说是打卡的地方。名字呢,晕了,没记住。
第二天早餐后,见时候尚早,一行人就出了门,准备就近遛遛弯,识识路。
天色大亮,高空无云,跨出去就沐浴了清清爽爽的阳光。不知身处何地,又问了问,同事指指斜前方。抬头,街对面挂着一方大大的蓝底白字:1912街区。“年轻人喜欢的地方。打卡之地。”方恍然,难怪昨晚吃饭的地方空间不大,装修却精巧,红男绿女如织。
有同事提议先去逛逛对面街区,于是一行人兴致盎然过桥去了东街。
卸去夜晚繁华的狭长街道,犹如褪尽铅华的美人,慵懒,但也风情不再,显露出真实的面容。
街区占地面积不大,远没有夜幕下红绿闪烁那般立体分明。建筑自然走的是徽派斜坡屋顶,青砖黛瓦风格。慢慢转悠了一圈,感觉“面子”似乎有徽派的底蕴,民国的精致,但骨子里还是透出霸气四溢的现代急躁。于是想起诗人于坚曾经说过,二十年前云南有十万温泉,二十年后只有十万浴缸。急功近利的开发,亮着复古旗帜的打造,遗留的成果就是满目均是熟悉,似曾也曾相见。
金大地的西街更短,慢吞吞走过,五分钟遛完。还是餐饮,酒吧,……星巴克,深夜食堂……大多屏声静气,关门闭户。只好原路返回,另觅出路。
快到星巴克和华为手机店铺相间的那片小小“广场”时,耀眼的阳光里,腾然闪出十来只小小的精灵,雪白的鸽子。它们萦绕着两位婆婆,三位小孩,跳跃啄食。老人笑容满面,孩子喜笑颜开。鸽子或闲庭信步,或上下翻飞……
这片闹市区的人类,终于得到了鸟类的信任。遗憾的是,我们在那儿呆了四天,却再也无缘与鸽子相逢。原本打算亲手体验喂食的想法,也成了奢望。
不过,见过一次,也是缘分。永不相逢,也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