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为什么产品思维这么值钱?里说过,所谓真正的产品,就是【作为商品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
满足需求是产品的核心。
把我们自己当成产品,在职场上,满足公司、部门、业务的需求是核心。当你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和部门、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一致时,激励相容,是最好的结果。
既然满足需求是产品的核心,那怎么挖掘需求?怎么判断需求优先级?
推荐高玮老师最推崇的kano模型。
一、kano模型适用场景及优势
1、适用场景
确认需求是否存在:当你有一个idea,但又不确定市场上是否有需求的时候,可以通过kano模型验证;
确认需求等级:当有多个需求出现的时候,可以通过kano模型判断优先级;
减少无用功:可以提前识别无差异属性,减少无用功;
打造爆款的传播要素:挖掘出魅力属性,打造爆款。
2、优势
区别于简单的问卷调研,kano模型是更有效的量化分析工具,而且适用场景更广,不仅可以判断产品需求,还可以判断人生价值。
二、kano模型的内容
以我最近负责的洗车业务来举例——
必备属性:清洗干净。当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期望属性:等待时间短。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次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魅力属性:专利洗车产品,水洗的价格,打蜡级的效果。用户意向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
反向属性:用户根本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无差异属性: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
再以长视频为例——
必备属性:播放流畅
期望属性:内容丰富
魅力属性:像披荆斩棘的哥哥这种现象级的节目
反向属性:广告。避免和商业模式无关的反向属性,但像广告这种和商业模式有关的,没办法去掉的,想办法让它更柔和,比如提示广告还有多少秒,减少用户的不耐烦。
无差异属性:很多你不用的功能
三、kano模型的关键
关键是需求分类和优先级的规划。我们可以分析出用户的很多需求,但什么样的需求才是需要满足、应该满足、优先满足?
首先是必备属性;
其次是期望属性;
然后挖掘魅力属性;
避免和商业模式无关的反向属性;
让商业模式有关的反向属性更柔和;
不要在无差异属性上浪费时间。
四、kano模型的使用方法
需求挖掘五步法:
1、提出需求两个问题
如果有这个功能,你的评价是?
如何没有这个功能,你的评价是?
很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勉强接受、很不喜欢?
2、对照表格,进行分类
3、找更多用户调研,进行统计
4、BI、SI计算优劣
better——增加这个功能的体验改善,算法:SI=(A+O)/(A+O+M+I)
worse——去掉这个功能的体验降低,算法:DSI=-1*(M+O)/(A+O+M+I)
5、多需求四象限
SI为纵轴,DSI为横轴。
第一象限:期望属性,做了加分,不做减分;
第二象限:魅力属性,做了加分,不做无影响;
第三象限:无差异属性,做不做,无影响;
第四象限:必备属性,做了无影响,不做减分。
决策:首先是第四象限必备属性,其次是第一象限期望属性,然后挖掘第二象限魅力属性,最后避免和商业模式无关的反向属性。同属性的,优先better值高的需求。
五、总结
kano模型是非常有效的量化分析需求的工具,不仅可以应用到产品,也可以应用到个人决策。不做无差异的需求,不做无关紧要的事情。把资源、把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功能、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