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大部分语句都是从“我”字开始的,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写作者,文章中“我”的出现频率也是高到难以想象,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一对恋人,经历过干柴烈火的热恋期之后,发现两个人的不同之处越来越多。我喜欢甜的他喜欢咸的,爱文艺片他只看大片,我讲卫生他无所谓,我感觉他什么都跟我不一样。当血液中的催产素回归到正常水平之后,我们的爱情要如何继续?
人们常说,爱情让我们认清自我,学会宽容和忍耐。那么当我们看清自我之后,真能学会宽容和忍耐吗?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他们就会变成相同口味,相同爱好,相同生活习惯的两个人了吗?
我觉得不会。两个生活在一起的人,更可能的不是改变,而是求同存异。如同大学时同宿舍室友之间的关系一样,你不能要求别人的习惯都和你一样,又不得不住在一起,只好暂寻一条折中的小路,一不小心就走了四年。
任何生活在一起的人,都很难因对方而改变自己。你和室友,你和父母,你和爱人,无论你有多爱他,你都很难彻底改变自己。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还是很自然从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发,不会思考任何人的存在,因为你压根都不会介入思考。
所有这些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在那时那刻,那个不用思考的“我”就是你的自我,你很难在短时期改变那个“我”,同时又不可能每次都让自己的思考介入“我”与行动之间,那样很累,因此大部分时间,你会选择寻找一种折中的方式共同生活。
写作,也是一种从“我”出发的表达。你用自己的方式写作,如同你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一样自然。如果你只想用它来表达自我,发泄情绪,那大可不必顾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是你一个人的生活。但是,如果你希望通过写作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那你就不得不思考让读者喜欢的技巧,标题怎样起吸引人,怎样的结构更易读,写什么内容更有价值,你要不停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修改、反复,如同和别人一起生活。
这是一件有违本性的事,就像练习任何技巧一样,要不断对抗自我,学习标题党、易读技巧也是如此。虽然它们违背人的本性,但并不违背写作的本性。虽然写作是从自我出发,但终点却因人而异,有人取悦自己,有人愉悦别人,都可以很肤浅,也都可以很深刻,这不是写作的本质区别。
这只是独处和与人共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