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因爲日本中心地帶四季分明,所以,隨着季節的改變,換裝也算是一種應季的“旬物”。老式的日本家庭,都有一個寫做“箪笥”的大櫃子,據說以桐木爲貴,那種尺寸正好就是疊放和服的。據說平安時代的日本貴族,興起了一個延續至今的習俗,就是把各種香放置在收好的衣服裏,當應季再度拿出來的時候,這衣物也變得香香的了,這就是所謂的“薰習”。
佛教在平安時代的日本是盛行的,我猜想,定是那些美麗的“大奧”們,聽了高僧的講禪,雖然無法瞭解和理會何爲“四薰習”等高深的意義,便先只是取其表,當真的開始了“橘化爲枳”,也就是這樣,便把佛教裏深奧的禪意化爲一種延續至今的生活習慣,是不是因爲這樣的一些淺顯的延續,造就了日本民族性中的一部分呢。
這“薰習”,佛家言道是身心行爲對心識的影響作用。換做例子來說,就是“孟母三遷”或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
我婆婆家有一個那樣的大櫃子,裏面整整齊齊地擺着各種各樣的和服,桐木本身是有淡淡的香味的,但婆婆還是每年夏秋兩季要在收拾更換和服的時候,把一些自然的香草放進去,她說以前都是自己采植物做香料來用的,現在年紀大了,就偷懶,去一家香鋪買來用,但無論如何是要用自然的香氣啊。“那樣薰出來的衣服穿起來才舒服。”婆婆說她是聞不得化學香料的。拉開婆婆的衣櫃,那淡淡的香氣總是令我對季節的更換充滿渴望,可能,這對我喜歡種植香草也有一些影響吧。
後來的每一年,我都會把薰衣草剪下來,掛在屋裏的牆上,等着慢慢乾枯,然後用小號的風呂敷包好送給婆婆用,婆婆是最喜歡這個禮物的了。
生活中的禪意,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們對待世界的態度。
每次疊衣服的時候,就想起我姥姥,那時候家裏沒有熨斗,姥姥曬衣服的時候,總是用手把衣服細細地抻平整,收回來的時候,用大大的瓷缸子,裏面注入滾開的水,慢慢地把衣服熨得妥妥貼貼的。一直覺得姥姥不過就是個愛乾淨的老太太,直到多年以後,我在一個暖暖的午後認真地熨燙衣服的時候,才驚覺,其實我在不覺中已經得到了姥姥的“薰習”,而這種東西,一旦得到,將是終身受益,那不僅僅是熨燙一件衣服,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平安時代的日本,因爲佛教的盛行,也奠定了日本民族性之中的那種無常的美意識,並再後來發展到了極致。“無常的美意識”這幾個字也是好看的,能想起櫻花的飄落和楓葉的凋零。
我喜歡“薰習”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