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艾利克森详细解读了,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核心关键词是:有目的、练习。
先从练习说起。这种练习的特点是:
l 持续的突破极限的练习
l 大量反复的练习
l 采用有效形式的练习
其它两个特点都好理解,但什么是有效形式的练习?在阅读了这本书后,对此有了更明确的认知:有效形式,指的是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有效的练习,可以有效应用到任何行业或领域,用于员工的培训和提升。
如果按上述方法,采用一种有效的形式,持续的大量的练习,是否就能不断进步,达到卓越。艾利克森在书中又提到了一个新概念“天真的练习”——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因此,仅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得“有目的”。有目的的练习具有以下4个特点:
l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积小胜为大胜”,将目标进行分解。
l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l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反馈来辨别其正确性或不足,以帮助我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并持续改进。
l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如是以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反复练习同一件事,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而无法实现让自己的技能精进。
按照艾利克森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是否就能实现卓越,成为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最佳人士呢?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l 遇到瓶颈怎么办?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 ——遇到瓶颈并不是已达到极限,有可能是动机不足,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
l 有目的的练习仍不能达到拥有少数人所具备的天赋,为什么?
——有目的的练习忽略了训练和练习中一些其它同等重要的方面,如心理结构的构建、检索结构的建立等。
结论: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形式,对刻意练习原则的应用,是为任何行业和领域的训练或培训策划和设计训练方法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