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应该是全世界比较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东亚国家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影响下,一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优良文化传承。但是为什么了当代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中国,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极大的焦虑感呢?
首先应该是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严重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一百多年来遭受的耻辱至今仍没有洗刷,沉淀于骨子中的要奋起直追的思想焦虑影响了整个民族思考模式。虽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发快速发展,但是在深层次的前沿科技、基础理论仍有很大差距,由于在科技上存在的严重落后又反映到经济领域,导致商业上缺乏竞争力。例如我国是手机生产最大的国家,但是手机三大件芯片、摄像头、操作系统却无一不需要进口,手机大部分利润落入到了美、日等发达国家。更有在精密设备、医疗设备、航电系统等领域,发达国家仍然坚固的掌控着话语权。要在这些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并实现正真的超越,乐观估计也需要不断奋斗五十年。要追赶要超越,自然整个民族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落实到每一个父母身上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投资。
其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社会发展呈现快速迭代模式。社会生活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传统思维、传统模式呈现摧枯拉朽更新变化。电子商务颠覆传统商场,移动支付颠覆传统现金交易,智能手机颠覆持续一百多年的照相机、电话机,微信更是让人们永远在线。信息已经跨越了鸿沟,但是信息的极度便捷也使得传统的贸易、商业、批发零售也成批倒闭,大量商业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再就业。一切的快速变化使人们无所适从,产生被淘汰的焦虑感。这些焦虑感必将转化成为对下一代的焦虑,迫使对下一代的教育上更加呈现出整体焦虑。
另外,社会阶层化趋势明显且固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财富在社会的分配占有从原来的相对平均变化为巨大的不均。虽然全社会财富总额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在进步的过程中,客观上由占有资产多少二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巨额资产的资本家阶层,拥有大量财富和社会影响力,按照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家通过资本获得利益,没有参与劳动。社会中坚力量,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中产阶级,例如政府公务员、医疗教育体育等事业单位、庞大的国有企业职员、小企业主、个体户组成,这些人是城市最大人口。其次是无产阶级或者劳工阶层,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家庭贫穷、刚进去城市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组成,统一的特点是不拥有资产,只能依靠劳动赚收入。由于起步非常低,无法分享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利益。解决的办法是有政府提供支持,低保、免费教育、保障房等福利,将低收入者转化为城市的劳工阶层,为城市提供服务。社会向上的通道越来越窄,上面阶层的人为了不往地阶层下滑,都要拼命努力,造成不同阶层的激烈竞争。赢得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投入教育,获得最先进的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自然造成全阶层的教育竞争。
那么到什么时候这种教育焦虑会逐步消散呢?我个人认为至少需要五十年。为什么呢?因为再有三十年,也就是2048年前后,我国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国民富裕程度名列全球前列。国民自信程度有了极大提高,环顾全球其他国家的科技教育发展都比较落后,焦虑会自然消散很大成分。虽然国内的竞争依然会异常激烈,但是由外部压力的减轻,也会降低国内的竞争。到那个时候,全社会的节奏都会趋于放缓,目前欧洲福利国家就是例子,人民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个性追求。
自然,处于当今三十年内的几代人,为了完成社会发展使命,承受巨大的教育竞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