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节假日,你准备怎么挥霍?
发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旅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每逢假日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朋友圈了,你足不出户便也会有人带你走遍世界各地,看得你内心蠢蠢欲动。
有人说,读书与旅行,你的心灵与身体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这句话似拨开了盖在真像上弥漫多年的雾气,让人心底不由地,哦地轻叹一声。那个沉睡在心里不知为何存在的小种子也越发得以向往阳光般,直立起头颅。
不止我们周围的人,各路明星微博里也会晒出各种小情操证实自己是个读书人,机场的各种走位更是飞向世界各地的见证。
2019,新的一年开始了,意味着年假又被自动充值好了。而各类内容类平台也如雨后春笋,无论你在哪里,书籍这种东西,就在你的手边。
而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旅行?难道就是为了能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文学的底蕴,小资情怀,经济实力?
我们一直在谈,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难道只有眼前的苟且称为苟且,远方的就一定诗情画意般美好?我们的身体与精神为什么非要走出去?只旅行不读书,最多只是个邮差,这句话又是谁说的?
旅行只要一个悸动便可起身,而书籍却枯燥不堪。
我们只需迷恋痞痞的大叔吴秀波便好了,军师联盟便是我们心里的三国不好吗?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读那些枯涩的文字?
画地为牢,固守城池,自我满足,只仰望着一片别人设计的天空不好吗?
或许,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脚步,证实我们存在的方式。
或许是因为对眼前的一切还抱有怀疑与热情,不甘心眼前的一切,对一切,我们仍满怀期待。
我们只是不愿吃着别人嚼过的食物,不愿被灌输加以个人情感色彩的知识,不愿被别人牵着鼻子,指认东西。
眼界这种东西,真的只能探寻不能讲述。迈出去的脚步,抚过的铅字,才算你走过的路,才可以自己的理解来看这个世界。
不然,像井底之蛙里的那只小生物,饿了有虫吃,困了有处安息,以为自己身处桃源,却不知大海为何物。
记得小说《三体》中有一处描述,君士坦丁堡陷落前,机缘巧合下,一个阶级底层的女子狄奥伦娜意外地可以进入四维世界,而当那个历时二十五天五小时的高维碎块离开后,她发现自己再也去不了那个地方了。
她绝望了,一直陶醉在自己的回忆中不愿醒来,“那里很大,这里很窄,我想去那里!”她见到了更大的世界,才会倍感生活在一个如同棺材一样窄小的空间,无法呼吸。
未曾离开过自己空间的人,并不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狭隘的地方。
这样看来,似乎只要不走出去,便也感觉不到局促与狭隘。
那我们不动好了,比如四处游猎,自给自足的美洲大陆印第安人,生活也是世外桃源,没事晒晒太阳,抓抓虱子,如果外面没有风起云涌,大航海时代也不会给他们带来灭族之灾。
比如晚清闭关锁国,固守疆土,如果不是英法联军舰炮凌厉,那被几炮打开国门的屈辱,也不会留下时代的伤疤。
你不出去,自有人进来。你不出去,自被时代所抛弃。
我们终其一生都困在一个牢笼里,只是眼界越宽广,牢笼的外壁便会拓向更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