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想写写我和博物馆的故事。
这本来是投给学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编辑给的修改建议是要增加一些逛博物馆对菌校生有什么好处&博物馆哪些内容对菌校生有好处之类的内容。想来想去,真的,对于菌校生这个限定来说,逛博物馆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吗?至少我没想到有什么特别的,我觉得这只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部分。
算了吧,权当是自己写写东西,去年还是前年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写不出来什么带感情的东西了,下笔就是冷静得可怕,是该要写写这些不为什么的文章了。今天看到一篇关于博物馆推介的文章,有专家呼吁: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已经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了,我很喜欢,也希望更多人喜欢。
我想问问你,有多久没有进过博物馆了? 你也许不知道,即将到来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也是我去年才知道的。
去年的这一天,我还在公派去巴黎做毕设期间,偶然看到“欧洲博物馆之夜”的宣传海报: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每年都会举办“博物馆之夜”,当晚欧洲几乎所有的公共博物馆的所有展览都会免费开放。我高兴坏了,选择了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一个纪念罗丹诞辰一百周年的“百年罗丹”美术特展:在巴黎,虽然26岁以下学生进大部分博物馆都免费,可是特展的门票特别贵(记得那个特展的门票是20欧,作为一个穷宝宝,20欧买的菜够两个人做一星期晚饭了。。。),这个展我一直想看,但是由于票价太贵还没有狠下心来,这一下我觉得我赚大发了,赶紧地薅一薅资本主义羊毛。
当天活动晚上七点开始,我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大皇宫前,一出地铁口,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惊了:贪吃蛇一样的队伍已经从大皇宫门口排到了香街上。但是我毫不犹豫地走到了队尾,和前面的几百号人一样激动地开始等。那天气温还有些低,我和这些金发碧眼的人们一起在队伍中瑟瑟发抖,排了两个多小时,到了九点多才进入展厅。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那是我一个人出去浪到最晚的一天,最后坐着深夜十一点半多的RER回家,一个人坐在车上觉得谁都是恐怖分子,后怕得不行。
去年的巴黎之行,除了做毕设,可能最大的收获就是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在小巴黎的街道上闲逛,三刷四刷五刷我喜欢的博物馆。在巴黎的每个周末,我都是起早贪黑地逛博物馆:每次起个大早,坐40分钟的RER从我们住的郊区小村儿来到小巴黎,然后可能还要倒几趟地铁到博物馆。为了免去进出博物馆排长队的时间,一般会从早上进去一直呆到下午闭馆出来,也是穷,中午一般不会买博物馆咖啡厅的吃的,早上带两块巧克力,免得逛一天在博物馆里狗带,也是多亏巴黎天黑得晚,大晚上八九点的太阳还亮堂堂,能让我安心回家。因为很多博物馆的讲解器很贵而且没有中文服务,我只能提前多做功课,还在手机里下载了好几个巴黎博物馆导览APP,在博物馆里一边逛,一边满屋子找信号听解说。
就是这样的起早贪黑,几个月里我还是没有把巴黎这些博物馆逛完逛透。卢浮宫很大很大很大,地形学我都没迷过路在这里面我次次迷路;奥赛博物馆里面的大钟拍照特别有意境但是我并拍不好;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外观像个奇奇怪怪的大工厂和巴黎的所有建筑都一点都不搭;自然历史博物馆我最喜欢了,里面的动物标本摆成动物大迁徙的样子,还会模拟风雨雷电,真·博物馆奇妙夜;荣军院后面的军事历史博物馆,一战二战特展里我看到了所有欧洲国家的炮除了意大利......还有一些比较猎奇的,比如下水道博物馆,我去过,味道是真的大。
在这些博物馆里,我看到有走马观花的游客,也有在一幅画面前坐一下午的老人;有拿着画笔趴在地上复制名画的学生,也有在一件艺术平前轻轻读诗的孩子。有一次看到一个类似于拿破仑策马奔腾的形象的雕塑,一般我们也就从侧面看看觉得威武雄壮,一个学生在马蹄下以一个及其拧巴的姿势画画,他说是要画英雄铁蹄下的人的视角,我蹲到他旁边看了一下,有那么点意思。有一次在卢浮宫,碰到了一些艺术学院的学生,用自己的专业,把名画谱成曲、做成动画短片,为游客讲解不一样的艺术品,真是妙极了。
对于博物馆,对于古老的文物,我一直有一种谜之喜爱,也讲不清楚为什么。前几年看了那个很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我突然就觉得,这就是我梦中的工作,羡慕哭。。。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泪点很高,看电影电视剧从来不哭,去年听说《COCO》很催泪,结果微笑看完全程;晚上回去看了一期国家宝藏,忍不住哭了,我自己都奇怪,知道我这个毛病的人也都觉得我奇怪,读个史书能读哭了。
如果你要问我,博物馆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也答不上来,我不能说我对某段历史的研究有多么透彻了,也不能说我对艺术的领悟有多么高深了,更不能说眼界变得怎样开阔了。我们总要对未知保有一种好奇,而身不能所至,目不能所及的地方,那些触不到的过去和未来,我找到了一种渠道去了解。
有一阵子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今的技术足以复刻任何一件文物,让我们用肉眼绝对无法分辨,那么我们去博物馆的意义何在呢?但是当我站在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面前时,因为相信它们的真实和沧桑,透过玻璃凝视它们的时候,可以想象几百上千年前,有多少人也隔着历史长河和我一样凝望过它们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只因为这一句就喜欢《春江花月夜》,我为这样宏大的历史观深深着迷。
似乎还是没讲清楚为什么喜欢,可是人们就是这样,讲为什么不喜欢总是振振有词,而喜欢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上研之后,时间和行动相对更加自由,我报名湖南博物馆和长沙博物馆的志愿者,等了小半年,省博还没给我消息,终于在上个月市博通知我去面试。接到电话我一时激动都没记清楚是哪个博物馆,在面试当天早上才打电话确认了是市博,差点迟到。面试只让自我介绍,我当时就觉得我准备了一个星期,把网上所有能查到的博物馆面试题都写了答案整理了一个文件夹都白瞎了。。。
通过面试之后,正好面临一个星期后长博就要开放的特展,正反十二面的解说词,一周之内要流利背诵,正好那一周每天都去163做检查,就在等结果的时候在医院的小湖边大声背背背,旁边的病友们觉得我怕不是个傻子吧。大概两三天能背了,我又开始扣解说词里的牛角尖,整了几页的问题,去问带我们这批新人的老师,然后老师默默把我们这个新人群的群名改成了“学霸群”。。。
讲解词考核的时候展厅还没布置好,就对着高糊的图给老师从头到尾讲一遍,很顺利也过了。我以为这样就基本算成功了大半,实地试讲那天,我没有规划好路线,走位及其风骚,带着游客在展厅里转圈圈,看着听我讲解的游客越来越少,贼温柔贼爱笑的考核老师也是一脸橘猫凝重,我一边讲一边流汗,衣服都汗湿透了,当时就觉得自己肯定凉凉了。一遍试讲之后,老师还是很官方地表示了肯定,然后带着我从新规划走位,还指出我的讲解词中有一些自己拓展的地方不够严谨的问题,我这才知道,在博物馆做一名讲解员没我想的那么容易,只靠着热爱是不够的。
市博的讲解员老师都特别好,对我这个萌新也特别耐心。有的时候我讲完了就把小马甲一脱跑到别的展厅混在观众里听他们讲,在他们交流和学习中,我了解了如何规划路线,如何和观众互动交流,如何回应观众的问题,只是我还没学会如何像他们一样霸气开场避免尴尬。
想想也讲了快一个月了,周末抽上半天去讲解的日程也轻车熟路。逐渐我能够从容地完成讲解,能规划不同的路线并且理清内在逻辑,能让自己讲解的每一个点都有典可查,能在解说词中加一些段子吸引观众注意。终于是每次讲解的时候观众都是越讲越多,我还是每次讲完都是一身汗——人多热的。我的解说词越来越厚,上面的注释越来越多,因为我发现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真的太美,太丰富了。
有一次,在我讲解完之后,有一位观众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一名工科的学生,他很吃惊,专业和文博完全不搭边为什么要来当志愿者,重复的讲解工作不无聊吗?我想,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释,不为什么,我只是喜欢,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在其中又发现这件事更加奇妙和有趣的地方,然后更加喜欢,也更加无悔。
而博物馆算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喜欢的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