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缺乏智慧的时候?(很多时候觉得如此)
什么才是大智慧?(如马云一样大智的有几人?)
什么是最需要学的知识?(是应试的题目难不倒自己?)
这些问题,蒙田大师可以给我们靠谱的回答。
说到蒙田,茨威格写的最后一部传记就是《蒙田》,据说书名原为《感谢蒙田》,茨威格要感谢蒙田的随笔,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茨威格说:
“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们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入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的人来说,最有裨益。”
“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是一个人明白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不是地位、血统的优越,也不是天赋的优越使人高贵;而是一个人保持他自己的个性和过他自己的生活的成功程度使人高贵,因此他认为一切艺术中最高艺术乃是保持自我。
蒙田是一个入世的人,一个注重现世生活的人。他不知道有什么限制;谁喜欢政治,他该去搞政治;谁喜欢读书,他就该去读书;谁喜欢打猎,他就该去打猎;谁喜欢房产、田地、金钱和财物,他就该为这一些去献身。但蒙田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应该尽可能多地去得到他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让自己被他所喜欢的东西夺走。
蒙田——一个为自己进行自由思考的人,他尊重世间的一切自由。
关于怎样才算一个聪明人,
蒙田认为:一个人如果有大智,就会是否有用和是否适合于自己的生活这把标尺来衡量一切事物的真价值。
只有能使我们感觉更好的东西才值得学习。
在智慧的栏目下,他列出是远为广阔而更难捉摸、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一切足以使人生活得更好,更快活而合乎道德的知识。
蒙田的学校教育观我很欣赏。什么最需要学的知识?怎样才是好的教育?蒙田认为,很多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我们变得更好、更智慧、而是更有学问。它没有教给我们去追求美德,吸纳智慧,却使我们慑服于修辞,几何等。
我们很容易问:“他精通计算机吗?”“他英语过了八级吗?”“他能写能喝酒吗?”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看谁懂得最好,而不是谁懂得最多。我们只是为填满记忆而用功,却给理解力和是非观留下一片空白。
蒙田说,如果我们的灵魂不能更好地运转,如果我们没有更健康多判断力,那么我宁可我们的学生把时间花在打网球上。
蒙田读书的态度我很欣赏。他是完全凭兴趣去读书的,遇到乏味的书就丢开不读,因此读书对于他来说首先是一件乐事,是一种消遣。既然是乐事,是消遣,不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书就不去读它。他说:“我只爱读好看、易懂、引起我兴趣的书。”“我所求于书的就是以一种高尚的消遣办法自娱。”
他说,那些在读书过程中不注意自己已经感到乏味的人,就像不关心自己的疼痛感一样,没必要加剧自己的苦恼。
蒙田写作的态度我也很欣赏。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悟写作,写大白话,从不自作高深,从不拉起一个学问家的架子唬人。蒙田认为,关于人文的书没有理由要写得艰涩而枯燥;表达智慧并不需要特殊的语汇和句型,读者也不会从厌倦中得到任何好处。他认为,哲学家没有理由非要用与市井语言格格不入的词语。“正如以奇装异服来吸引人注意是小家子气一样,言词也是一样;寻求新奇的说法或生僻的字眼是出于幼稚的小学教员式的虚荣心。但愿我的写作能做到只限于巴黎中央菜市场的词汇。”
因此可以说,所有真正有价值的思想都是用一种简洁古朴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不是生造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说法。蒙田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优雅,他是这样说到苏格拉底的:“我们的眼光已经如此粗糙,那种朴素天真、自然流露的优雅根本引不起我们的注意……我们把任何没有以博学的形式吹大的事物都视为卑下和平庸。”
读了蒙田,感谢蒙田,我在很多场合说不出华丽的语句,表达总是朴素直接,并为此觉得自己很傻瓜。当看到自己的想法在别人的书里清晰、优雅而精辟地表达出来时,我总要划出来,好像找到了一小块自己,曾觉得这样读书幼稚。蒙田告诉我,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
[无戒365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