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记录下了一位癌症患者在患病一年多的时间里,对生命、对爱、对人性、对名利、对死亡的感悟。
全世界每一天到底有多少人因为患病而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又有多少人因为意外而连和这个世界好好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于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执教于复旦大学,可是生病期间记录下来的点滴,汇聚出版成书,在封面上写下的却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那些你以为的光环,你所羡慕的名利,只有在失去了健康之后,才有了所谓的感悟。曾经以为的稀松平常、家长里短,成为了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如果可以,让时间的脚步稍作停歇,让我再好好抱抱我的孩子;
如果可以,让时间的脚步稍作停歇,让我再好好陪陪我的父母;
如果可以,让时间的脚步稍作停歇,让我再看看我爱人的脸。
可是,时间就是这么绝情,不给你多一秒的停留,任由那满目的不舍与留恋,飘散在每一个痛无可诉说的往事里。
33载年华,实在太过匆匆,原本一切才正美好,可是却在一个瞬间戛然而止。原本病魔并不挑人,也不挑年龄的,这般年纪患癌的也不是少数。
可是难得的是,在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之时,还能保有一颗高级知识分子的热心,用她的笔触,去记录下那一串一串的或美好、或痛苦、或遗憾的过往。
她站在生死的临界点上,记录下来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直指心灵的震撼,是用对生命的感悟以及眷恋,对人性的思索,留给我们的一笔稀有的财富。
断字断句,都在拷问着我们的灵魂,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正如于娟所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在短短的一年四个月的患病期间,经历了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求医问药”以及“病急乱投医”的茫然,哪怕踏错,带来了无可挽回的遗憾,仍能微笑原谅。
在经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猝然离去,并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那份恐惧,但是对于孩子,爱人,父母的那份不舍与牵挂却让她满是眷恋。
无论多难,笔尖流淌下来的文字是温暖的,乐观的,让人怎么也不会联想到这是一个癌症患者的生死手记。以为是一个潜伏在癌症患者身边的社会调查员,一个专门给人带来温暖和光的志愿者。
一个那么简单、那么善良、那么理性的一个人,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时候,还会挂念着她的所学,期盼着能够学以致用,造福人类。
原本一切都应顺其自然,把握有限的时间,但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仍然努力攀登,让生命的每一瞬都能闪出迷人的花火。
正如于娟写给儿子的:“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挂念的人与珍贵的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我们大部分人最为缺失的,就是关于生与死的教育,几乎没有这样的地方,能够告诉我们生为何、死为何。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对此相当忌讳的,但是不是说忌讳,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相反的,每天都在上演着多少的悲欢离合。
缺乏对于生命的本源的理解,很多时候,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方寸大乱,你那么骄傲,那么了不起,结局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若觉得人生路漫漫,很多问题还由不得你去想,那么等到问题来的时候,只能是不知所措,痛哭无助。
在可以的时候,去想一想,生命与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你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值得你去好好把握的。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