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作为一种不规律的震动,其实是可以带来灵感和激发创意的。
白领和蓝领的视角,白领具备抽象的能力,蓝领更聚焦于具体的事物,属于具象爱好者,长期以往,间隔差距产生。
原始的努力积累,是每天的日拱一卒,也不知道哪一天爆发和遇到机缘,但重要的是努力本来就是点滴的,水滴石穿的力量。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不够努力罢了,不够如同行优秀者一样勤奋。努力的践行是一场蝴蝶效应。
改变和自律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点的方法论可以找到适合的点及方式。首先先认定自己不牛人,意志力是人性的一部分,是薄弱的,改变需要从建立习惯开始,设置一个新的环境,设置截止日期,建立微习惯,初期的门槛和阈值可低,但要在克己的时候必须克己,不要杜绝一切要改变的东西,允许克己的循环之后释放一下。关键是建立节奏,然后形成习惯,这个时候,改变就不是痛苦的改变,而是到达了新的台阶。
数据模型的建立。完成可行性的分析之后,形成业务方案的立项,在经过MVP的测试过程后,看数据结果,然后开始建立数据模型,推广的模型、财务的模型、内部的模型,直接获得结果评判和作为筛选。模型优化之后,开始大规模复制。
快消品耐用品为商品的底层,需要渠道和广告以及性价比去铺垫,而未来越来越多的小众商品会突出个性,鲜明形成印象和积累忠实粉丝。这个和人类的大脑带宽认知有关,信息爆炸商品爆炸,除了定位和广告标语的狂轰乱炸,其实要有更丰富的维度在一些细分领域去提现,让感性脑和理性脑去处理。
就算是阿里这样的战略高手公司,逍遥子的分享也是,战略是打出来的,其实大家认定的只是一个趋势和信念的方向,具体的战略都是靠执行和打出来的,对的成为了战略总结。就像事物的两面,纯理论不一定有效,但也不可绝对不关注和抛弃这些层面的思考理论。
人总是在当下的处境下,再来考虑最新的处境博弈。有点类似围城的心理学,并非绝对的里外之分,也可能是上升到一定的台阶上,拥有更多的资源,也会就这个处境来出发考虑新的问题。所谓的不满足当下,也是由来于此。
联合营销的开放平台及统一主题模式。淘宝天猫阿里云的广告,基础是天猫,但携带入驻合作商家,统一采购入口广告再二次销售分发。京东的逻辑,自营吸引用户,开放平台盈利。盒马鲜生,重模式和自主配送作为吸引用户的切入点,再做开发体验平台,对接更多商家和产业链。
发生一件事,评判和视角可能是多样或者对立的。但有一种视角是,这个事情对自己的指导意义会怎样,以及自己会怎么做,放在自己的当下处境来做视角的判断,也是一种判断。
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放弃多任务同时处理,以及随时在线。
日本和中国消费行业的创业思考维度。中国是时不我待,GDP增长率高,无所不行,日本负增长,只求把眼下的事情擅长的事情做到最好,水到渠成。
经济学的一种思维是成本思维,一个复杂系统的平台,多方角色,有问题存在的时候,追究责任,其实可以考虑从整个系统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来考量,也不只局限于追究单个角色的最大责任。
#阅读笔记#是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阅读形成的无主题随意笔记内容,输出是为了强化和加深自我对内容的烙印。其实,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自我的认知,一个角度是,高维度认知强于底维度认知,继而影响思维行为和判断决策,而另一个角度是,认知仅仅只是脑海里不成实践打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