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下的是基层,达的是民心,夯的是根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下基层”蕴含的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发扬优良传统,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多说土话,少打官腔,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领导干部的“话风”连着作风、反映党风、引领政风,因此到基层要戒“官气”、接“地气”,少说官话、套话,多说贴心话、暖心话。党员干部当好政策“传声筒”的关键是要善讲“群众话”,要用“话家常”“地头会”等亲民的方式,主动吸引群众眼球,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话,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政策讲清楚,为基层群众送上“粘泥土”“带露珠”的“理论大餐”。
多走土路,少跑路线,让调查研究“于细微处见真章”。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干部下基层调研仍习惯于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看似是下基层、奔一线的“真抓实干”,实则是看过就算,徒增基层负担。“作秀式”调研要不得,要把调查研究的重心放在群众身上,杜绝“脚尖上的形式主义”,多走土路、泥路,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切莫在“经典路线”“景点路线”中迷失方向;多在后院和角落、田间和地头、车间和码头中收集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重点问题,真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用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
多坐板凳,少坐软椅,让信访接待“青红皂白辨分明”。人民群众无小事,点点滴滴见初心。要将信访工作重心下移、信访渠道关口前移,带案到矛盾集中的地方现场接待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带案下访”,变“被动等事”为“主动找事”。党员干部要主动下沉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家中院里,善坐群众的“矮板凳”,面对面、零距离与群众促膝谈心,把话筒递给群众,耐心倾听民声;把难题摆在桌面,细心回应诉求。逐步化解百姓“疙瘩事”,解开群众“心头结”,把信访接待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信访接待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多点实在,少点姿态,让现场办公“一枝一叶总关情”。与群众打交道要放低姿态接地气,多些亲近随和,少些高高在上。要充分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于“细微之处”破“问题之冰”,从群众的“牢骚话”“唠叨言”中听出实情、听出关键,在民声中找到“金点子”“好药方”。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会场、走进现场,多在基层现场办公,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以“马上就办”、全过程督办的方式,把实打实的举措从“纸上”落到“地上”,以实干之姿干出惠民实事,用真情付出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