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MBA、EMBA课程中,时间管理能力成为考核企业管理者必备技能之一,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软件及文章也应运而生,极大影响着人们对时间管理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他不否认时间管理的技巧多多少少会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他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因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会给予每人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人会因为擅长管理时间而能多得到它。我们与其说管理时间,不如说是管理自己。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的几个观点比较新颖,在此分享给大家:
0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点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更重要,社会上流行的成功学难免会蒙蔽一些人的双眼,误导人们盲目追求成功。在现实世界中,成功者少之又少,按二八定律来看,世界上80%的财富被20%的人掌握,而20%中只有4%的人才是金字塔顶端的超级成功者。要想获取成功并非易事。
记得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一句话:小财靠挣,大财靠命。前段时间28岁的字节跳动技术专家郭宇宣布退休,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让不少拼搏大半辈子却毫无成就的七零后、八零后们哀叹自己运气不好。
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勤奋、机遇、贵人相助、所处大环境等等。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关注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更来得现实,今天学会了做PPT,多学了几个单词,多看了一本书.....长期下来,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慢慢地实现,最终会达成一个大目标,那么离成功就更近了。
02 速成不可能,成功永远是积累和坚持的结果。浮躁、迷茫、焦虑是现今人们的普遍心理,持有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思想的人比比皆是,大家渴望快速成功,获得财富自由、时间自由 、心灵自由,但细数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获取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呢?我们普通人又有何德何能成为少部分精英中的一分子呢?只有坚持学习、积累,才会有一点可能达到金字塔的顶端 ,否则,幻想一蹴而就的成成名就显然是不现实的。
03 及时行动,可治疗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现代人总是想得多,做得少,究其根源,还是懒惰造成的,遇到有难度的事就不想做,能拖则拖,最后不了了之,永远躺在舒适区内,做简单的事情 。当我们焦虑时,不妨聚焦于当下所做的事,并把它做到极致,超过其他90%的人,那你的焦虑感就会不治而愈。
04 勤于思考、拒绝迷信权威。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事实上他们确实死得很快”。不愿思考的人,他们总是回避思考,把思考的任务推给别人。
但独立思考、深入思考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尤其重要。大部分在职场工作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每月末、每年末写工作总结,复盘自己的工作成果及不足之处,以便以后改进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复盘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很多人迷信权威,相信专家,但殊不知,专家们的认知并非全部正确,或许是你曲解了专家们的观点,或许是专家别有用心。迷信专家不可取,但鄙视一切专家也有失偏颇。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批判性思维,凡事独立思考,推演一下它的逻辑性和可行性,再下定论。
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让每一分钟过得有质量、有价值,把时间当作我们永远的朋友,这是《把时间当作朋友》送给我们的金玉良言。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