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普一下——松子又名松实、果松子、海松子,是松科植物红松等的种子,是常见的坚果之一。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也有很高的食疗作用。
松子是当下非常火的一种坚果,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一般很多人对于松子是不了解的,虽然知道是松树的果实,但是具体不知道是哪一种松树,那么吃的松子是什么树的果实?一起来了解下……
吃的松子是什么树的果实呢?
吃的松子是红松树上结的果实。几乎所有的松树都结松果,而只有“红松”结的松果才有可食用的松子,其它的松树如华山松、白皮松也可以结松果,但是它里面的松子是很小的,不可以食用。
红松,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以及小兴安岭一带,一般是跟鱼鳞松、红皮云杉等组成的混交林子里。随着环境,技术发展,现在也有规模化的种植带了。
平时吃到的松子就是红松的果实。下图看到的是松塔,因外型似铁塔的模样,松子长在塔里面,松塔能生长到20-30厘米,一个大的松塔重量能达到2斤左右,塔壳表面生出好多白色软软的松胶,特别粘手。
松子很好吃,但是采摘起来是非常麻烦的,而且一般只有在东北的大深山里才有,需要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翻山越岭的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为什么不是开着小汽车呢?因为要翻山越岭哈!真的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十八道弯呀! 别急,这也只是到了路的尽头山脚下而已,拖拉机不能再往上走了,剩下的路就要靠人力来完成了。
当地勤劳致富的人们,每到秋季待到松果成熟的季节,能干的男人女人们都会到山上‘打松子’,当地人都这么说:“走打松子去”。我想:为什么不是采松子呢?呵……
打松子也成为了生活在山区人们的一项收入的来源。
拖拉机停靠在山脚下,扛起麻袋和打松子用的专业工具,走进大山深处开始搜寻目标,走着走着目标出现在眼前,真所谓参天大树,溜直的树干直径有1米开外,两个人手拉手能环抱一周,距地面近十来米不长一个枝丫光秃秃的,让人心升感叹,不免欢喜。
大人们绑上脚扎子(一种爬树工具),类似电力工作者攀爬电柱所用的工具,身上拴着一根绳子(安全绳),腰里挂着2-3米长的细长杆,杆子一头儿绑着一个铁质的钩子,为了勾树稍上的松塔。
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功夫真是了得!艺高人胆大,几分钟就爬上30几米高的树顶,接下来就听到一坨一坨的松塔带着呼啸而至的嗖嗖声噼里啪啦的掉下树来!多的一棵树下来就能装上两麻袋,甚是喜人啊!此刻体会着收获硕果的喜悦,同时也为这份收获承受着担惊受怕,毕竟是一份危险性极高的工作,每年为此受伤甚至丢了性命的也不乏大有人在,哎!不容易啊!冒此风险也是为了多挣点养家糊口的银两罢了!
装的满满的一麻袋松塔大概也得有上150斤左右吧,然后完全靠人力背下山。真是穿越荆棘密布,杂草丛生,跌跌撞撞突破层层重围,下得山来找到停靠拖拉机的位置就OK了。一番下来,汗流浃背,真心是个累啊!就这样一天下来,一个人也就能打上2、3个麻袋的松塔吧,天黑了下山回家,第二天继续,照旧重复昨天的工作……
这还没完呢!经半月20天的打松子的过程,把打回来的松塔进行机器脱粒,晾晒,我记忆当中还有人工古法脱粒,相比机器效率低很多。看来到什么时候还得是机械化呀!
这都是20年前的经历了,记得那时候处理干干净净的松子才能卖到4、5块钱一斤。前几日老家的姐姐给寄过来一些今年新收获的松子,说涨到35元一斤了,(这里指的是生的没经过任何加工的)超市里卖的加工处理过的加上中间商费用得个5、60一斤吧!你们说贵吗?想一想,松子很压秤,一斤松子也就一捧,看不到多少东西,实际上不便宜哈。但是,反过来又一想,20年前的物价和现在还能比吗?还有可比性吗?那时候的工资可能在几百块钱,多的可能过千。现在工资不说别的,就说中间层次的也得5-6千吧甚至上万了。现在看着挣的多了,但是花销也成倍的翻翻儿的涨,那时候挣钱少花的也少。时代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了,对物质的需求也增加了。只能说收入和支出是成正比的。
那天和他聊天,说起来,刚出来参加工作那两年,几个人下一顿馆子,有鸡有鱼有肘子有排骨,还有饺子还有酒……呵200元打发的乐呵的,吃不了还得兜着走!哈哈。再看现在呢?不必说几星的,就寻常点的稍微上点排面的别说200,兜里没个3个5个的200都不敢进饭店的门儿!哈哈哈
说明一个问题: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工智能,机械化的时代劳动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轻松了许多,一切的一切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改变……
总结——日子没有那时候的苦了! 使我们幸福的事越来越多了~
人生过半,以前经历过了,将来是个未知。得过且过,且行且珍惜~
现实当中存在着许多的未知!时代的剧变不可预测。也不敢想以后是个什么样子?疫情已经第三个年头了!越来越影响着全球的金融危机及生命安全。
最近这一段时间,此起彼伏的疫情又有了蔓延的趋势!
祈福疫情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