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又是很久没有写东西了。
其实想写的还是非常多的。脑袋里面思绪非常多又杂又跳跃,有时候从跟爸妈顶嘴一下子想到赶紧努力然后明年就可以去跳伞了,是不是很怪异?
回到现实中,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感觉每天过的实在。
---------------------更的这么慢,我都要鄙视自己了--------------------
5.职业确实没有高低贵贱
我要接的下一句是,但是是有区分有前途和没前途的。
不过(又转折了一下),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选择有前途的。
所以,我写的是基于工作如何更有前途的观点,而不是人生该如何活这样的选择。
前面文章说过,有个大的薪水排名,可以大体感受下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另外,入对行是基础,区分了到底站在什么阶层奋斗。
其实,很多人都说对工作啊职业啊迷茫啊,我以前也这么想, 可是后来发现视角其实是非常广阔的。
因为当你知道了你可以跨界干很多事儿,可以用同一种技能但是换一个战场的话,就可以创造奇迹。
原来公司同事香客斯曾经讲过有一届魔兽世界的决赛,有个明显弱势的一队用了一个小精灵的角色,那个角色是可以让他们团队瞬间转换位置的,结果导致比赛结果一边倒的逆袭了。因为不玩游戏,所以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少了很多乐趣,也偶尔被称为嘲笑的对象。不过,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主场。
康永哥也曾经说过,古斯巴达社会,讨厌算术,认为学算术就是想赚钱,很可耻。如果你很会算术,在哪里一定觉得自己很失败。换成现在,算术好绝对被当优点了。世界很大,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在找到你的战场之前,别轻易说出自己是失败者。
这两个例子特别适用于说明今天的题目。就是同样一种技能,换个地方,或者简单做个排列组合,就可能不一样。
简单一点说就是,比如一个程序员,在一个集团公司可能只是为业务服务写点ERP功能,到一个技术创业公司可能就是核心后备,如果公司研发自己系统,那么属于研发部门,如果公司是服务项目,那么说白了就是一名工程人员。再比如一个设计师,在电商公司可能就是很重要的业务部门,而在一家服装品牌公司,职业上升的通道可能就是VI总。如果你恰好也做HR,在智联招聘或者前程无忧,虽然也是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可是要知道他们最大的员工类型是销售,可是一旦到了乙方,就转身一本正经的摆起来官老爷的架子了。
所以想换工作或者想找出路或者被互联网晕的天昏地暗的朋友,可以拿张纸尝试着做些排列组合。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拿HR试着做了一下,发现这个职业的生态系统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1)垂直晋升与横向迁移
基本上就是助理、专员、高级专员、主管、经理、总监
如果选择的是这条路,那一般就是朝着深度这个方向去努力了,拿招聘做例子,近年来出现的很多招聘总监的职位,这在几年前是没有过的。说明这部分的工作已经出现巨大的需求,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来负责规划整个策略并且率领队伍执行。当我结束上份工作的时候,就在考虑,如果走这个方向会怎么样?
能给你提供到这个晋升空间的,基本上公司的体量是非常大的,一定是业务发展的足够庞大足够复杂,才会有出现这类的需求,也才能给到这样的空间,否则承载不了这么多层级。
有的人的职业发展会随着业务的需要或者我更多觉得是运气成分,导致了横向迁移,比如说原来做招聘的,开始负责培训这部分。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为的就是更快适应市场。所以这些层级都被压缩合并了很多,比如招聘培训经理,其实道理还是一样。而且自从HRBP火了之后,大家就纷纷的BP起来,说白了就是真正牛逼的活儿现在的人干不了,但是做SSC又觉得没前途,BP多好的,跟当年的人事转人力资源一样,一下子高大上了。而且还为下一步走向高管打通了通道。(哈哈我这么黑同行他们饶得了我么?)
2)层级的跨越
就是走向管理层了——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变成一个高级的职业经理人。
常见的就是通过运营、总助、董秘得以华丽转身,之后变身成为CXO,走向人身巅峰,迎娶白富美了。
所以为什么很有心的HR还是很愿意BP一下的,因为这样才使得这件事成为可能。
之前有个群里分享一篇文章,标题是马云背后的男人,说的是蔡崇信如何支持整个阿里的发展。群里有个朋友感慨说,做HR的遇到好的老板很重要。我补充了一下看法:其实先让自己拿到500万年薪这个目标更实际一点。毕竟到了这个level的,老板水平都不低了。
所以说到底,从业务入手,实现层级的跨越,这个更有现实意义。很多人鄙视总助这类抄小路的,总觉得人家一副谄媚嘴脸,这个误解很深。离老板最近的人懂他最深,对公司以后的发展的理解,对现在业务重点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当你们掌握的信息由差别,那做出的决策也会不一样,所以自然结果不同。慢慢的,总能做出相应市场正确号召的人自然会给公司带来发展,也就有了晋升了。
3)角色转换
这个一般就是甲方乙方什么的转化了。HR转到乙方,选项非常多,围绕招募的,前面提到的智联的电话销售,围绕培训的,就是各种培训公司的BD等等。
当然也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技能,比如如果去掌握了写程序的技能或者执行项目的技能,说不定就能顺利跳到SAP,过起小资的生活了。可能又会有人吐槽说,其实小资个毛线一点都不好。说白了都是围城罢了。
总之,这都是可行性。
你的优势技能+X=Y
尽可能多的尝试X,就会得到不同的Y。
比如有的人专业通信领域6、7年了,若X=投资,则Y=通信行业投资人
4)创业/自由职业
无论在职场上混的怎么样,只要选择创业,变身CXO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会发现这条路其实并没有那么好走。
首先能创人力资源这个业的并不是只有做人力资源的人才行,或者说如果选择创业,那原来自己的优势都不一定用得上了。
这变成是另外一个战场的竞争,不是拼专业能力了,更多是资源层面。举例子就是,你有人力方面的资源,我有技术方面的资源,于是我们可以创个业,做个ERP系统招聘匹配系统什么的。
说创业有人觉得太残酷,自由职业还是比较温和的。我个人认为从这个切入的最好也是最简单的就是写文章。无论HR还是其他什么职业都好。
//并不是只要开始写就好,最主要是坚持,这里面会有你对职业的沉淀,思考,整理。最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如果有一天,你翻开某个地方,发现有N篇文章,随便翻到一篇去读,惊呼天哪这么有深度的思考从哪儿来的?或者天哪这种傻X想法我竟然也曾经有过?或者当我们都七老八十的时候网络上还有个空间记录着你的人生,就像上帝之手,这种体验很酷,也很有趣。
今天这个逻辑有点不对,我给出了一堆答案却没有回答问题,为什么你的工资涨不上去?跟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
这个回答只有一句话:人效低是硬伤。
当你在这个公司做的郁郁寡欢,或者抬头四顾心茫然的时候,看看你做的这个事情,在这个公司里面贡献了多少利润。公司每年的业绩有多少是由你贡献出来的。问了这个问题之后,就会明白老板给开那么少的薪水是多么的正确。要是给的多了反而会连累公司活不下去。
举个例子,看图说话-->
图片来自HRbar刘建华
图片来自网络(仔细辨认了下是何帆研究札记)
所以,如果你在人均收入20万人民币的公司工作,却奢望要拿30万的薪水,那得做到这个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别忘了,CEO的薪水是普通员工的N倍。
如果你恰巧是个普通员工呢?那恰好就不用涨薪了。你的薪水一旦涨了,公司分分钟就会承受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因为涨了一个小你,还有千千万万个小你。为了大家都有口饭吃,只能委屈小你和小我了。
所以,去算算你所在公司的人效,跟行业标杆公司做下对比,跟自己的期望值做个对比,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如果觉得可以继续待着,那就继续,即使老板脸色再差也要待着,因为给你开的薪水里面本身就包含了挨骂看脸色这些工作内容了。如果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那么也别着急焦虑,这篇文章开始我提到了一些方法,还算是有效,尝试着考虑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有一万种可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