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丙类传染病)
日常预防:
1,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症状并隔离。注意检查幼儿身体、手足、口腔是否有疱疹等症状。
2,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开空调季节每天开窗2到3次,每次30分钟。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膳食。
4,接种手足口疫苗,平时加强体锻,提高免疫力。
5,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及消毒工作。
处理措施:
1,立即隔离幼儿,建立检疫班。幼儿疱疹退完,有医学证明方可入园,密接幼儿医学观察10天。
2,开窗通风,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每天1小时,化学喷雾消毒每天2次。
3,终末消毒:食具毛巾煮沸消毒20分钟;幼儿被褥衣物、图书等曝晒消毒;玩具用0.5%的过氧乙酸或者1000毫克1升的有效氯浸泡或擦拭消毒1小时,马桶便器用2000毫克1升的有效氯浸泡消毒1小时,大便用1:5的漂白粉浸泡加盖消毒2小时,消毒后倒掉。
4,暂停园所活动:幼儿园不升班、不并班、不开展活动、不串班。
病毒性甲肝(乙类传染病)
日常防护:
1,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症状并隔离。注意检查幼儿有无发热、胃口差厌油腻、腹部疼痛及小便有浓茶色。
2,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及消毒工作。
3,接种甲肝疫苗,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饮水卫生,合理膳食。
处理措施:
1,立即隔离幼儿,建立检疫班。幼儿痊愈一周以后,有医学证明方可入园,密接幼儿医学观察45天。
2,终末消毒:幼儿食具、毛巾煮沸消毒20分钟;幼儿被褥衣物、图书等阳光曝晒消毒;玩具用0.5%的过氧乙酸或1000毫克1升的有效氯浸泡消毒1小时;马桶便器用2000毫克1升的有效氯浸泡消毒1小时3;粪便用1:5的漂白粉加盖消毒2小时后倒掉。
3,开窗通风,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1小时,化学喷雾消毒每天2次。
4,暂停园所活动,园内不开班、不串班、不升班、不招新生等。
5,配合医生对接触班幼儿用预防药(板蓝根),不去人流拥挤的场所。
细菌性菌痢(乙类传染病)
日常预防:
1,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症状立即隔离幼儿。注意检查幼儿有无发热、腹痛、腹泻、粘冻脓血便等症状。
2,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饮水卫生,合理膳食。
3,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开窗通风,开空调季节每天开窗2到3次。
5,平时做好卫生管理及消毒工作。
处理措施:
1,立即隔离幼儿,建立检疫班。幼儿痊愈后,有医学证明方可返园,密接幼儿医学观察7天。
2,终末消毒:毛巾、食具煮沸消毒15分钟;幼儿被褥衣物、图书曝晒消毒;玩具用0.5%的过氧乙酸或500毫克1升的有效氯擦拭或浸泡消毒半小时;便器用1000毫克1升的有效氯浸泡消毒半小时;粪便用1:20的漂白粉加盖浸泡消毒,消毒后倒掉。
3,暂停园所活动,不升班、不并班、不串班、不招新生。
4,开窗通风,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1小时,化学喷雾消毒每天2次。
5,配合医生及家长同意对接触班幼儿用预防药(益生菌),不去人流拥挤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