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屾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在社群小伙伴的推荐下,报名了这次学习。之前曾通过很多途径了解过猫叔,这一次终于可以近距离参加社群活动,但内心却变得很复杂。一方面,对训练营的内容非常有兴趣,跃跃欲试,但看了一下自己已知的工作表,3月初挺忙的。
本想着要不要延期到下个月,但转念一想,谁知道下个月会不会更忙呢?于是乎,我加入了24期剽。在这个短短的20多天里,我不仅按时完成了每日任务,还参加了排面亮相一口气做了n多张海报;参加了演讲比赛,获得了小组第三。与此同时,我的主业比我想象的还忙,除了已知的工作外,这个月部门两个姐姐休产假、一个姐姐突然离职,就我自己一个人撑起了部门的工作。更没想到的是,也是这个月和一段感情做了了断。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想象不到,我这一个月,居然可以经历这么多,当然收获同样也是满满的!
1.挑战与突破
在参加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象自己可以一天看完一本书。之前也曾在许多场合看到别人推荐的快速阅读法,但总觉得这样囫囵吞枣地阅读,没有收获。在这里我意识到了,书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用了多少。在开始的前几天,读书的主题主要是阅读和表达类的,许多论点令我醍醐灌顶。我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快速阅读的收获。其实读书快慢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像一些致用类的图书,是适合通过扫读的方式进行的,可以先通过前言、目录、章节要点来掌握全书的大纲,然后再就主要的内容进行阅读。
这段时间,从输入端来看我的收获,可以概括为挑战与突破。我尝试了更加高效快捷的输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探索一些新的阅读输出方式。比如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图书要点,既能提高挈领地体现全书框架,也可以带领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活动中。
挑战与突破也不只是在阅读的写作上。学习期间,我还参与了设计组,学习了手机端的海报制作。在刚掌握的技能还处在“新鲜出炉”的阶段,我就参与了排面的亮相海报制作,当得知自己一个人来负责这项工作时,是觉得有些压力的。毕竟以前都是电脑端的制作,第一次接触手机端的制作,但是我相信尝试一定不会错。事实证明,只要敢想敢做,就会成长。
2.链接与发现
在参加之前,我还有个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多认识一些自媒体领域的作者,因为我自己在主业之余也在从事这个领域的探索,也想在今年在自媒体领域有更多的发展。事实上,因为自己的突破与尝试,让我链接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参加之前,我参加了很多的社群,但很多时候社群变成了通知发放的集散地,群里的人也都行同路人,但我也发现那些活跃分子往往是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虽然因为时间的原因,很多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因为参加让我结识了新的朋友。当然这里面也跟入群后的介绍有关。以前参加新社群时,往往不是很重视自我介绍。
在预习课上我了解到了自我介绍和标签在社群中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想着怎么样能够做好自己介绍,还记得入群第一天就有伙伴加我,有人说看到了我985研究生,想认识“学霸”;有人说看到了我写作变现,让跟我一起探索;还有人说看到了我的海报,很喜欢;还有的人,通过我的演讲视频建立了联系;还有人说因为我,多认识了一个字(屾),总之我觉得这些都是通过这次学习,发生的链接。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发现,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拓展了自己的圈子,也开始用圈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圈子。
3.审视与成长
独行快,众行远。虽然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逐渐成为了原子化的个体,精力越来越碎片化,但是我始终坚信社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一个好的社群,是利他的社群,是众人同行共进步的社群。在这里,通过了读写说、行动力、财富脑等方面的训练,学习了个人品牌建设的知识。但除了这些实用、致用的知识外,也在这20多天的时间里,不断地思考和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站在一个奔三年纪的时间点下,其实曾有过许多关于未来的思考,我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虽然,此时此刻我还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但是我确信,我会更加坚定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路在脚下,积极、笃定、自信地去乘风破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