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清闲,花了点儿时间重新学习一下关于银行理财的投资途径、趋势的内容。这次学习是因为财新最新一期杂志的主题《大资管硬着陆?》。杂志里的文章《走出分段式监管》,思路也很好。两篇结合,可以了解银行理财这几年的不断易容进入股市的大体故事,特别是树立了三会在各自领域的监管政策,可以作为类似文献综述。
虽然断断续续跟踪银行理财、同业理财、资管这类话题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这次重新看,发现自己还是稀里糊涂,看过的东西忘记不少、记住不多,没有实务,学习起来难。不成体系不记录,学好更难。笔记如下。
1. 所谓大资管,目前归根结底是银行的钱怎么用。钱多,好资产少。银行最初是为了留住客户留住钱,在利率管制情况下开发了理财业务。近几年,货币越来越宽松,银行理财积累的钱不断增多,从最初的非标开始,各类投资途径都在打这批钱的主意。围绕着银行,不论银行是主动要把钱投出去,还是被动的作为钱的入口管道,当前的大资管还是银行为主体。
2. 大资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和监管竞争的过程。监管总是慢半拍,监管技巧还停留在堵而不是疏的层面。最初是非标、信托通道替代贷款,然后是伞形信托入股市,现在是通过资管计划、夹层融资绕道入股市或者股权投资。所谓金融创新,现在还是把国外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市场化机构负责引入,监管机构负责配合出政策堵。这种游戏琢磨起来很有意思,明明是已经有了现成剧本,国外都演过一边了,在我们这里也还是得重新彩排一次。监管机构就是没办法出个高招把漏洞都堵上。
3. 银行的资管,有两大部分。一类是自有资金,一类是代客理财。代客理财比自有资金大得多。
4. 银行资管,有两大途径。一类是同业理财,一类是个人客户机构客户理财。这两部分有显著区别,但是又相互关联。一种形式是个人理财资金转为同业存款,另一种是同业理财对接个人理财投资的非标资产。不过这两种形式目前都已退潮。
5. 目前大资管风险是加杠杆。银行一般作为优先级,个体风险可控。但是在大市场环境下,总体风险仍然需要评估和注意。
6. 对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范围,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约束性规定。商业银行法总体上要求银行资金不能入股市、不能投资股权。但是理财资金作为代客理财,我查询资料似乎没有什么约束。所以,目前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是普遍现象。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6个途径,股权质押融资、定增员工持股、伞形信托、结构性产品、收益互换、两融受益权,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7. 对各种杠杆,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也在不断出台政策。例如《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14年规定基金总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4倍,这样约束了债基利用回购加杠杆。交易规定债券回购加杠杆不能超过5倍,标准券质押率最高90%。基金业协会八条底线,规定结构化产品杠杆率降至3倍。
8. 现在又出现FOF、MOM这些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