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指导方案
一、课程标准要义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教育部于2020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原《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做了重要修订和补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名称由“公共艺术”改为“艺术”。明确了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与范围,与“公共艺术”概念做了有效的区分,避免了专业概念的混淆,真正涵盖了艺术学科的各领域。
(二)课程任务明确突出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更加彰显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
(三)首次提出了四大艺术核心素养概念,即: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学业质量描述、学业水平评价、考试命题、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各个方面,都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实施。
二、课程目标逻辑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主要有四点,其内容表述与核心素养紧密对应。课程目标从制定到实施到达成,均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具体逻辑特征如下:
(一)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二)紧密对应核心素养
新课标课程目标有四项,逐条对应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这四项艺术核心素养。同时,核心素养之间又不是相互割裂的,是相互渗透交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达成的。
注重教学实践
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多提及“参与艺术实践”、“结合艺术情景”、“根据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等要求,可见新课标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积极倡导教师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实践与鉴赏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对艺术知识的内化,使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建议我们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时,务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密对应核心素养,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实际,设计并开展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如何合理、有效地挖掘艺术作品内含的思政元素,自然巧妙地设计到教学过程当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建议我们教师多搜集、多举例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积极促进学生对地方艺术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