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而又豪放的笔墨勾勒出一片鲜活的渭河平原,半个世纪的史诗写下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陈忠实的这部作品我看不到所谓的“色彩斑斓”,反而是厚重的沧桑感和对现实的讽刺让人觉得满目荒唐。没有所谓的歌颂有的只是呼之欲出的讽刺,毫不避讳的揭露的正是赤裸裸的现实。人性的弱点在这里被膨胀到了极致,而同样生而的悲悯也让《白鹿原》这部作品充满人文关怀: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当一切的罪恶在光天化日暴露在人们的眼前,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扭曲的纲常更是一个时代的蜕变。当我们以未来人的眼光审视这段“似是而非”的历史,纠结于这样的故事是否源于作者笔下的真实,或许我们所要追求的不单单是“有凭有据”,更应该探索诡谲莫测的故事背后所隐藏的精神内涵。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作者在开篇引用的巴尔扎克这句名言仿佛是有意而为之,他毫不避讳的用“粗鲁”的手法扯下了白鹿原上的遮羞布,用着叛逆的眼光审视着一个时代的悲哀。愚弄者不知被谁去愚弄,捍卫者亦不知捍卫着什么。荒唐而又可悲的氛围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无可避免的只是悲剧中重生的另一重悲剧。人们喜欢把解释不了的现实归结为宿命的安排,可是兜兜转转被玩弄下来的确是一个谁也搞不明白的断简残篇。这是一个谁也摆脱不了悲哀的故事,它的痛苦在于无论是你怎样抗争终究免不了或生或死都无法摆脱的无奈。
小说主人公白嘉轩被公认为是封建宗法的最后捍卫者,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正义凛然。而他一生最骄傲的不是为这个宗族留下了多少辉煌的传奇,文章开端的那一句“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着实的打了这位封建家长一记响当当的耳光,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因为遇到了这辈子都无法打到的对手,而是到最后自己否认了自己当初引以为傲的追求,看到这个人的颓败我几乎落下泪来,我能解释的可悲的是他生错了年代。恪守礼法、刚正不阿的白嘉轩其实并非如同白纸一般,他也有着自己的阴暗和不能见光的作为。文章的最后面对着不解人事的鹿子霖说的那一句“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可谓是发自肺腑,而鹿子霖把好不容易挖到的羊奶奶递到他眼前“给你吃,你吃吧,咱俩好”的一幕不免让泪水潸然。争了一生,夺了一生,算计了一生,最后又搭上了一生,彼此纠结的一辈子刻下的是两个人清醒时的虚伪,而命运的终止却让互不甘心的两个人化干戈为玉帛。因为一个传说中的故事,白嘉轩不惜用计巧取了风水宝地,而为了压白家一头的鹿子霖却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这样的圈套。一来一回看似是为一亩三分地的较量,殊不知争得确是白鹿原的统治权。靠种植罂粟发家的白嘉轩自然而然的因为“财大气粗”当上了族长,配合姐夫朱先生禁烟毁了大烟苗让自己树立起了威望。他不慕名利,不爱金钱,不好女色,不会读书,平生最大的工作就是捣腾家里的田地,他把礼法视为治理宗族的根本,一辈子都在挺直着腰杆做着捍卫族规的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仁义面前挑不出缺陷的人最后却无法逃出陨落的命运,就是这样一个响当当的汉子落下了最无奈的叹息。是世道、是时代让他受到了宗族人的背弃,面对天灾人祸他的所作所为变成了别人的不理解。我们喜欢他的倔强却也认清了他的守旧,最后的失败只能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他重伦理惩治“奸夫淫妇”却让自己的张子打了自己的脸,他与鹿子霖明争暗斗却不料自己的女儿灵灵叛逆的和人家两个儿子纠缠不清……如果说这种宗族制度衰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惟一感叹的就应该是这位凛然的英雄不愿走下的道义的神坛。
风云变幻的白鹿原是一个时代是缩影,“你方唱罢他登场”给所有人的感觉都是惶恐不安。皇帝退位让人找不到生活的主心骨,不用交皇粮民国政府仿佛给人带来了欣欣然,当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时候却发现生活实际上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兵患、匪患和站不明白的阶级立场让所有人都觉得生活在戏台之间,“看戏听角”本来应该是热闹的场面,却无奈遭殃的永远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守着宝地却饿殍遍野,追着灯火却永远找不到光明,巨大的讽刺写就了荒唐的现实,我们看到的只是生不如死。且不说老一辈子人的世故和勾心斗角,年轻人的悲哀就足以让人在黑暗中无法重生。“一无所知”的黑娃被一步步的旁人推向绝路;一心抗日的鹿兆海把生命葬送在了内战的战场;对信仰无比坚定的灵灵没有被敌人填井却被战友活埋;坏事做尽的白孝文最后竟然活到最后升官发财……诡谲的历史让人分不清黑白,那个无法用善恶评断的年代只能留下无数的悔恨和哀叹,就如同大拇指芒儿的死真相难以告白,孰是孰非的故事本身就是无法解说的旁白,我们分不清因果,留下的只有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