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游历其境内的山水,写下的八篇游记散文。这八篇文章结构上构思巧妙,精致独特。描写手法精雕细刻,绘声绘色。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情感的抒发流露更是丰富:既有游历中的乐趣,又反应出政治上的失意。既有生活中的受挫,又反应了人格上的超越。
关键词 柳宗元 永州八记 赏析
柳宗元,唐朝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在思想政治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特别在散文方面,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提出先进的创作理论,是中唐“古文运动”领导人之一,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便是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公元805年到公元814年,柳宗元被贬谪在偏远的永州任司马时,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①,因为政治理想受挫,心情郁愤,便寄情于山水,写下了八篇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的游记散文。
一 结构上构思巧妙精致独特
《永州八记》在结构上具有非常巧妙和独特的地方,这八篇游记,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山水长卷,而分开来又像是八折可以折叠在一起的屏风,即可以各自成篇,又可以前后连贯,互为映衬,成为一个整体。在每篇的开头,与上篇相互照应 ,而承接的方法却诡奇多变。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是以日期与《始得西山宴游记》相接:“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又如“钴潭 在西山西”是以方向相接。而“石渠之事既琼”是以一句话概括上篇所叙述。
柳宗元在这八篇游记中,还有意识选择不同刻画重点,写西山的山势高俊特立,钴鉧潭的水势俊急荡击,西小丘的石头奇特,小石潭游水急迫,袁家渴的风势浩大,小石渠的细水流淌,石涧的涧石形状,小山城的山势形态。这样的构思既突出了八处山水各自的特色,又避免了重复雷同。自然界的山水景物虽然变化多姿,但是作者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去描绘它。如《袁家记》里“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这里有动有静,有形有色,有疾有缓,有点有面,刻画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炼而极富变化,文势严整劲俏而不乏参差舒缓。
二 描写手法精雕细刻绘声绘色
《永州八记》对于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的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柳宗元总是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幅幅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例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里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抢幽遂。”创造出一种空无人迹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石渠上,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美不胜收。逾石而往是菖蒲掩映,鲜苔环周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不足百尺,鱼儿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北曲行,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竹。笔笔眼前小景,幽深宜人,展示了永州山水特有的风姿。柳宗元至所以用笔生动描绘,精雕细刻,根本原因在于他能够体物细微,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及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在他的笔下,冉溪的水是奔注的,因为“颠委势峻”,所以“荡激益暴,啮其涯”;注入小石潭的溪水是“斗折蛇行”的,所以作者是未见其状,先闻其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石渠水是细幽的,所以“其鸣乍大乍细”,“其流抵大石”是“伏出其下”;小石潭是“全石以为底,近案,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而石涧是“画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阃奥”。
三 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形象
巜永州八记》的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如作者在《袁家渴记》中所描写的“风自四山而下”时的情状,大木精粗,风大能振动之;草卉柔弱,风可“掩苒”之。涛得风而增大“冲”力,水流石上为“濑”,风吹之而成“旋”。红花绿叶被风吹得“纷”乱而受了惊“骇”,原来隐藏的幽香释放出“蓊郁”可闻的浓香。又如对石渠的风,作者仅用了“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几句话,就把石渠清幽冷寂的境界和风吹谷鸣余音徐歇的韵味全盘托出。“摇”与“动”,写出了风与声的因果关系;“既”与“始”,写出了时间的先后, “视”与“听”,写出了作者“心凝形释”之状。再如作者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形容小石潭的盘行曲折,渲染了小石潭幽深静谧的诗意的美。其中“斗折”喻静止的溪身,“蛇行”比流动的溪水,“明灭可见”是从光线的明暗写溪流的时隐时现,“犬牙差互”是从两岸的参差交错写溪身的蜿蜒曲折。作为散文大家,柳宗元的语言是个性化的,富于创造性的汹涌”,水力的“侵蚀”,这样的拟人不仅新奇,而且体现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在《钴潭西小丘记》一文中,“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四个“谋”字下得极传神且奇特,不仅形象的表现出作者怡然陶醉的喜悦,也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抑郁寡合、寂寥无谋的悲哀。
四 游历中的乐趣,政治上的失意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任职司马,这是一个闲职,为排解心中的孤寂无聊,开始了对永州美景的发掘,这样他的作品中既有游历中的乐趣,又反映了政治上的失意。“八记”的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的自信中发现了奇特的西山,陶醉其中,感觉“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体验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后面几篇中用细腻得几乎画笔的语言来描述眼中的风景,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里,清澈见底的潭水,佁然不动的游鱼都流露出他对于优美风景的热爱并从中得到游玩的乐趣。虽然这种寄情于山水的乐趣是对无奈的贬谪生涯的一种排解。对于一个政治理想“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②的柳宗元来说,精神思想上是受到了很大打击,显得孤单抑郁。如《钴鉧潭西小丘记》里,他以“止四百”的低价买下并改造小丘的事件联想到若在长安则“日增千金”,对比其自身的处境。又如《袁家渴记中》,虽风光美好,“但永之人未尝游焉”,只能写文章“传于世”,一颗明珠深蒙于尘,何其悲痛。在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中,他用了整整一段话来发表议论,表达了对于造物者是否存在的质疑“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也是对于自身在这蛮夷之地才华无以展现,郁郁不得志的抑郁,孤寂和苦闷的心情。
五 生活中受挫,人格上的超越
柳宗元被贬谪永州后,不仅是政治上的受挫,生活上也是困苦,先是父亲妻子离他而去,而后母亲又因病去世,这些生活中的痛苦,作者在《永州八记》里虽未明确描写,却都有表现。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虽美景在前,友人在傍,他却觉得“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山邃”。又如《钴鉧潭记》中“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与欤?”流露出从繁华的长安流落到永州所无法言说的悲伤和失落。虽然如此,但是他在寄情山水排解忧愁的同时,也体现了特立独行的风度和人格上的超越,显露出其有抱负,不甘落魄的心境。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正是他对于自己的写照。《石涧记》里“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虽然有无奈的心绪,却也体现了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自信,流露出他异于常人的视角和独特的人生。正所谓“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真正严格以山水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言多比兴,在对山水自然潜水体察,深刻入微的描绘之中,融注着作者的心灵,作者的情怀”③
“永州八记”作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不仅有对景色的细腻描写,更流露出他被贬永州后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面对打击,他既感到愤懑不平、悲伤孤寂,却又以自身的良好修养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作风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正是这种希望与抱负让他在永州没有消沉下去,十年之后被贬柳州、有了办实事的权力之后,柳宗元在当地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改革,发展教育,修建道路,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人常称他为“柳柳州”。他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一系列游记奠定了山水游记这一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柳宗元也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第一个山水游记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位列“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上,被贬谪的文人很多,他们都以诗、文或其它形式书写内心,表达了在政治失意、生活受挫的情况下却怀揣理想的复杂心情。而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则以游记的形式、清新的文笔流露出封建时代不被重用的被贬士人的共同情怀,具有普遍意义和极大的审美、研究价值。
致谢授课的老师以及为中国文化传承一直默默工作的广大工作者们。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范雅编著《人间词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南京
[2]刘盼遂、郭预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下册)》,北京出版社:1980北京.
[3]韩兆琦:《中国古代散文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