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跟朋友出来压马路时,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不管是大街上,还是巷子里,貌似多了好几家做教育的培训机构。不管是晚托班啊,还是艺术类的辅导班,隔不远的距离就会有一个。有的是在街上的门面房,更多的就是在自己的住宅房里。
农村嘛,房子没城市里那么贵。早在15年前都还是瓦房居多,如今呐,谁家还没有个四五百平两三层的楼房啊。平日里,镇上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拼事业了。房间又大人又少,家乡人能把空房间利用起来,也算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了。
那些个辅导班看着牌面还挺大的,甚至有不少名字都是大品牌的呢,至于有没有营业执照,有没有加盟许可证,这些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看着家乡的这种变化,有点为家乡的进步感到开心,同时也有些担忧。
我想到了自己在大学里的一些家教,带辅导班的经历。我觉得现在城里的孩子很辛苦,仅仅是小学就有写不完的作业。一方面学校提倡素质教育,一方面老师为了成绩又会布置好多作业。写完了学校的作业后,孩子基本还有自己的课外作业,这个不是父母要求的就是辅导班老师要求的。完事儿还有时间的话,家长还会给孩子报个特长班,有的一个不够还要报两个。总之,孩子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所有的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也难怪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厌学了,一味的填充,灌输,任谁都会受不了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也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看着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再想想自己。我很庆幸父母是农村的,很庆幸自己早早地就出生了。印象中对于成绩,我从未让父母操过心。作业也几乎都是在学校就早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满满的都是童年快乐的回忆。
想想这个社会,有时真的挺难理解的。都说文凭不值钱,可是学区房却贵得要死。都说孩子综合素质最重要,可是老师和家长关心的,貌似永远都是成绩第一。
我有个学长,是个很能折腾,很优秀的一个人。早在大一入学,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社团活动,还是自己创业赚钱,每一个系统,都做到了极致。他是个很有思想,充满正能量的一个人。
早在大三时,他就自己创业。做了早教这一块,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私人陪教的。现在主要在上海、南京、苏州这几个大城市都有分公司。看他朋友圈感觉他公司经营地还不错。
早在我还没毕业时,他就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想让我加入他的公司,让我同他一起开拓早教市场。毕竟大学时,曾跟他一起创过业,一起折腾过,大概是比较了解我的为人。可是当时我给委婉地拒绝了。
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我根本想象不出,大城市的家长事业究竟有多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我也想象不出,让大学生去陪伴孩子的童年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成长;我更想象不出,孩子这么小,每天就花几百块钱去陪教,等把孩子供到读大学,这该是怎样的一笔开销?根本没法想象。
理解不了这个社会的教育,我想,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会怎样去对他?
我觉得,我不会让他去报名任何的辅导班、晚托班。在他小的时候,我会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充分地享受自己的童年。回老家农村时,我会带他去河里捉鱼摸龙虾;去地里干干农活,体会上一辈的生活。在城里,也会带他玩城里孩子玩的那些游乐场的东西,吃各种各样好吃的。总之,城里孩子享受的吃喝玩乐,会让他接触。农村孩子的生活,也会让他体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他初中之前,我会带着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环游中国。我想让他在年纪轻轻时,就领略到无限的风土人情,山河风景。我想让他充分地融入自然,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一路上,我会给他讲相关的地理、历史;我会给他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我会让他学会野外生活的技巧;我会给他分析事物背后的道理与意义;晚上我会让他每天坚持写点东西,总结下当天的收获;我会让他把学校的书带上,不至于落下太多的东西;面对路途的困难,我会鼓励启发他该怎么做······一年的朝夕相伴,一年的风雨与共,一年的成长体验。
当他再次回到学校时,跟老师同学介绍他自己:我曾经跟着我的老爸一起环游了中国。我想,那是何等的自信,那是何等地让人刮目相看。几代人都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他年纪轻轻就实现了。
这时候,我觉得他会成为全校师生的焦点。他体育不会差,他文章会写得很出色,他的思想会很有深意,他的地理、历史会很棒,他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很强,他动手能力肯定不错,他的眼界会很开阔,他的心态会非常的好······
罢了,今天先意淫到这里,前提是我得赶紧有个女朋友。如果她愿意,更期待我们可以一家三口环游中国。
——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