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总是“想太多”?

"你说,怎么才能不那么在意别人啊。"

昨天深夜,闺蜜给我发了这么一条信息。我蹑手蹑脚从宿舍床上下来,到楼梯间拨通了她的电话。

"我感觉自己被讨厌了,"这是她的第一句话,"但我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啊…"我穿着睡衣坐在楼梯上,一边打哈欠一边安慰她。

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今天她和室友打招呼时,没有得到她的回应。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早已对这样的事见怪不怪,闺蜜从小是个心思细腻的姑娘,温柔体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能通过不经意的小细节感动人心。

站在一个朋友的立场上,这种细腻是让我觉得弥足珍贵、倍感珍惜的,但对于她来说,有时候未免有些辛苦。

有时别人无意间一句话,就能让她在深夜里辗转反侧,他人随口的评价,她都无比在意,反复思索,甚至陷入自责和不安。

于是,在与人相处时,她总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频繁的道歉,过度的自我反省,一切都让她无比被动,精疲力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世上,像她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他们的人格表现,往往与内向者大规模重合,生性敏感,对外界的感知力极强,又因为性格体贴、教养好,常常对外界的信息产生过分解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自知是内向的人,却在人前表现得大大咧咧、活泼开朗;发信息给对方没有及时得到回应,就怀疑自己话语不够妥当,平白又再添几句解释性的说明;在群里发言时,倘若话题一时中止,就会陷入造成冷场的不安和后悔……

如果有,那你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敏感型人格。

这种人格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家庭,或许父母要求很高,往往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总在不经意间指责对方,导致产生挫败感的标准比较低,习惯性自我批评。

或许童年时期,家人朋友内向者居多,都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需要人主动去体会揣摩,一旦出现疑惑或者出了问题,也往往不会倾向于主动沟通,直接就跳到了自我改正的部分。

长久以来,这种思维和行为的模式在脑海中扎了根,难以更改。

但需要认清的是,这样的人格本身是有它的自身魅力的,你所要做的,不过是做自己的同时,能够更自在地与他人相处。

首先,承认自己的敏感内向,观察这种性格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比如肯定自己的细心,在体会他人心情上天生的优势,同时,也记录下自己那些多虑、烦恼的瞬间。

其实,交朋友应该是个双方平等的过程,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对方,分享体会他人的感受。而不是过度解读,自我苛责。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疑人偷斧”的故事,说是有一个人,因为怀疑领居家的孩子偷了自己的斧子,无论是看他走路,观察神态,听他讲话,都觉得十分可疑。但在发现是自己把斧子落在了别处之后,再回过头来观察,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人的主观臆想力,有时候确实能“脑补”出匪夷所思的结果。尤其在感受他人心思时,若是毫无根据地胡乱猜测,结果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坦诚。

对他人坦诚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坦诚,坦诚自己内心的想法,正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毕竟,生活终究是属于自己的,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没有人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即使偶尔真的受到了指责,只要问心无愧,确认不是自己的错,都不该耿耿于怀,徒劳消耗精力。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know yourself,feel yourself and be yourself.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总是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想太多,觉得自己似乎和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样子。 一个人走在路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人群,车水马...
    泽芳Zina阅读 574评论 3 4
  • 舍友从外头回来,一放下书包就开始向我们吐苦水。 大致内容如下:本来是去图书馆学习的,不知为何,突然觉得眼睛不舒服,...
    英语学了没阅读 361评论 0 0
  • 1、感恩清晨好心情伴我洗衣服,做早饭,收拾屋子,连我工作的路上坐车听功课,红绿灯有一丝太阳照到我的头上,很温暖!清...
    明景灵燕阅读 255评论 0 0
  •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胡方晓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建筑学家林徽因逝世后为她写下的...
    新我语文阅读 38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