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乔伊斯.蕾秋的处女作,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
很多人读《一个人的朝圣》看到了成长就是接爱,改变,放下。
看到了坚持做一件事的意义,看到了主人公温暖和勇敢的陪伴。
而这部小说给人的启示远不只是这些,其中三句话道出了婚姻中的无奈。
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一天,哈罗德收到了一封信,是以前的同事奎妮写来的。
她在信中说,她生病了,是癌症。
哈罗德给她回信,寄信的时候,走到一个邮筒,再到下一邮筒。
他始终没有把信寄出去,最后却做了一个决定。
走路去看奎妮,希望奎妮坚持住,等他的到来。
就这样,没有任何准备,哈罗德出发了。
一路上,哈罗德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有鼓励他的,有否定他的。
他自己也很多次怀疑,这样做有意义吗?
直到他又一次打电话给奎妮,接电话的护工告诉他,奎妮竟然可以坐起来了,情况好转了。
她收到了他寄的明信片,她在等他。
哈罗德坚定了信心。
走在路上的他,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细节一一浮现出来。
男人不会明白身为人母的感觉,那种因为爱得太深而带来的痛,即使孩子已经离开也不会消散
哈罗德就这样没有任何准备出发了,路上他不断地回忆过去。
回忆他的家庭,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回忆与奎琳的相识,相处的过程。他的内心也一步步地呈现出来。
他的妈妈离开了家,他对妈妈的渴望。以及父亲带不同女人回家,而无视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被赶出家门。
过往的经历依然还在伤害着这个男人的心。直到遇到妻子莫琳,她的美让他心动,曾经他们为爱而结婚。
却因为儿子自杀,渐行渐远。他们的婚姻形同虚设已二十年,两人分房睡,甚至交流都很少。
妻子莫琳学会了和已死去的儿子说话,好像这样一直说,她的儿子就会回来一样,失去孩子的痛苦让她不能自拔。
直到哈罗德走在朝圣的路上,才发现彼此已经融入对方的生命里。
就像空气一样,平时你不觉得它的存在,但失去时才发现,是必不可少的。
走在路上的哈罗德,总是不自觉得想起和莫琳的点点滴滴,他的这次徒步之旅,也希望得到莫琳的支持。
《非诚勿扰》里讲,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哈罗德和莫琳的婚姻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中你我的婚姻状态呢。
虽然每个婚姻都有各自的问题,但归根到底,不就是分房睡和零沟通吗。
为了孩子和其他利益,捆绑在一起,合作共赢才是婚姻才是本质。
过去这么多年他们都淡漠了语言的沟通,只要看一眼他,她就会被拉回痛苦的过去,还是三言两语的交流最为安全,他们都自觉和对方停留在最表面的沟通交流,因为言语之下是最深不可测,永不可能逾越的鸿沟
同样地,莫琳在哈罗德离开之后,回忆以前的生活细节,她发现他冤枉哈罗德。
自从儿子戴维自杀之后,他们之间日渐加深的鸿沟。
他的丈夫其实一直爱着孩子。试图走进孩子。而他认为丈夫从没给过孩子需要的父爱。
失去儿子让莫琳和哈罗德淡漠了语言的沟通,因为哈罗德的存在,把她拉回到痛苦的回忆。自觉地维持表面的语言交流。因为他们的内心早已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生活中你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对爱人多么理解,看着他的好,而不是只盯着他的坏。每个人的付出都需要被看见,被肯定。
如这些心理需要之后。他才会越做越好。一味的打击报复。只会破坏彼此的感情,让两个人越走越远。
没有爱的生活,不是生活。
最后哈罗德和莫琳彼此释怀,怀念他们初识时的快乐,仅仅为简单的幸福而笑,一同牵手。
他们哈罗德在朝圣的路上,完成了灵魂自渡。而莫琳在哈罗德离开后,重新反思他们的关系。
反思作为她丈夫的陌生人,反思婚姻为何会二十年形同虚设。
莫琳认识到是她一味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没有看到哈罗德也一样地痛苦。
三毛说: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人生在世,身边的人来来往,即便是夫妻,有些心结也只能自渡。
没有谁是谁的灵魂伴侣,每个人的灵魂只能独行。
愿我们在婚姻之中都能彼此坦诚相待。活在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