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75/100】《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一位爸爸写的非常值得一读,用心的爸爸成就优秀的孩子。养育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唯有陪伴的时光永不退色。育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母成长的过程,家庭教育不是要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人生最美妙的体验,就是把时间浪费在最美好的事情上。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出的花”。
第一篇 爱与规矩,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拥有爱,真正爱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感恩反哺。这都需要言传身教,你做到爱周围一切,孩子亦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例如《救小鱼的男孩》。好的父母会从教会孩子尊重生命开始。真诚而温暖的爱,善良而友爱的心,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堆积,每一位父母都应当拥有这种摇动和唤醒的力量。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懂得规矩,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同时也教会孩子。俞敏洪说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由你说了算,也不会因为你的任性而自动让道,成长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也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希望孩子永远记住: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但是外面的世界很残酷,你必须主动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才不会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个社会狠狠的教育。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教育孩子无论我们抱有任何期待,都必须先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做人。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爱,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可贵,这是每个父母最重要的功课。
懂事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深深的自卑和无奈,一直战战兢兢的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所以懂事真的有时候是一种绝望。懂事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过早的注重他人的感受,放弃自己的诉求的权利,不敢任性小心翼翼,在内心也是低自尊的,总是觉得自己的需求无所谓,而大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于一切。多少懂事的孩子,父母误解;懂事的孩子,就算受的委屈也不敢言语。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懂事的孩子,但是没有遇到懂事的父母,那这个孩子是不会真正的快乐的。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说话的权利,因为在好多家里孩子是没有话语权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懂事的孩子更让人心疼。
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辛,都不能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教育孩子不要灰心,敢于捍卫自己的梦想,一切会好起来的,通过努力生活会变好的。让孩子去感受那股“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劲儿,促使孩子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提起财富,给孩子爱的承诺和鼓励,保证孩子内心的安定这是每个父母职责,无论生活如何,面对孩子,你都应当传递给他温暖的微笑和坚定的信心。当你心怀美好的期待,孩子必定也会向着优秀方向前进。
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但是自由不是绝对的没有规矩,如何保证自由,二者应当怎样取舍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在爱与规矩之间,规矩与自由之间,藏着很大的学问,需要父母去研究。没有规矩的爱,就是一把伤人的刀。给孩子定规矩,规矩的严厉性和合理性,都必须考虑的。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和关键期的。龙应台有个观点:在孩子最依赖你的10年里,一定要用心教养提供依靠,因为一旦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再给予实质性的影响。让孩子承担后果,往往比说教要管用。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儿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的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了,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想给孩子遮风挡雨,但是很多时候让孩子去承担一些后果,反而能让他更加坚强勇敢,并从中学会自律,只有自己去试错犯错,才能吸取到教训和经验,才能真正的成长,而这是父母的爱取代不了的,终有一天孩子会离开我们自己生活。对于孩子心灵的自由应不干涉也不伤害,但是在行为习惯上就得给孩子立规矩,不放纵也不溺爱。
在规矩的树立上,父母的态度和情绪是关键,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或缺点时,会忍不住发火责骂,这样被情绪左右的父母是教育的失败者,因为他们不仅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而孩子也只会把责骂的话当做空气,更不会感到父母的威望。父母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树立的规矩,温和的等待和处理,不压制,不恐吓,不迁就,也就是要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成长的父母最重要的标志是接纳、允许自己有情绪,继而也接纳、允许孩子有情绪,爱发脾气的孩子,往往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当孩子情绪有问题的时候,父母最需要同理心去认可孩子的情绪和感觉,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很会这样,想办法帮孩子走出情绪的泥沼,情绪只有流畅地表达出来被自己接纳,分析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的管理好它。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每一个大人心中同时,藏着父母、成人与孩童三种分身。而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就是一个容易被孩童分身控制的大人。我们情绪需要进行长期情绪管理,首先要认识到,这种带着脾气的教养是无效的教养方式,反而会伤害孩子有了这个认识才能真正愿意去改变,当我们脾气上来的时候不要被戾气所控制,不妨去另外一个房间或者阳台透一下气,将拧巴的事先搁下,深呼吸想一想美好的事。
孩子是很难控制情绪的,我们不能奢求一个孩子能够控制怒气,因为大人也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去发泄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有犯错的自由,但你必须接受和承担后果。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的孩子,往往缺少一个平和的父母。而缺乏规矩意识和同理心的孩子最容易发脾气。
第二篇 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尊重成就内心强大的孩子。播种爱才能收获爱。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孩子将来待人处事的态度。支持孩子读书,去探索世界,遇事跟孩子商量,孩子感到被尊重,变得独立而自信。无论你到了什么年龄,内心都会住着一个“内在小孩”,而这个内在小孩跟他成长的原生环境永远有内在联系,父母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很多孩子有时候要的其实并不多,他们仅仅渴望父母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拥抱,哪怕只是摸摸头拍拍肩膀,他们也会觉得很满足。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爱和理解,而不是冷漠和忽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内心会更加温暖,会更加疼惜心爱的人。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有没有给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亲密的爱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安全基地,让孩子体会到这种不离不弃的关系,周围的世界是安全而稳定的,这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核心。俄国作家斯托耶夫斯基说,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其实就是跟过去的自己对话。那个曾经软弱的被忽视的默默流泪的孩子再跟你倾诉呐喊,那个曾经快乐的、内心温暖的孩子也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力量。
暗示的可怕力量。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我呢?心理研究发现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的,最直接的影响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暗示起到了关键作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读懂孩子的心是最有效地管教。孩子都喜欢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吸引大人的注意,一件事是控制大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急切渴望与父母沟通的,即使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表面看上去自我而冷漠,但是内心依然渴望父母的认同和关注。大多时候父母会忽视孩子内心的想法,用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而且还常常怪孩子不懂事,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感同身受,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好的事情。孩子被情绪左右的时候,耳朵是听不进道理的,但他们的身体是敏感的。所以很多时候可以蹲下来抱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这就需要父母坚定而温和的去引导他。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哪怕是大喊大叫的哭闹,父母也大可不必理会,孩子哭闹不会让他自己受伤,不良情绪发泄后,让他自己在房间里好好的冷静地想想,而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树立的那个规矩,温和地等待和处理,不压制不恐吓不迁就。
优秀的父母都善用同理心。不要总是跟孩子讲道理,他们更需要你的理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最应该保持的就是孩子最原始的真诚,而前提是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因为只有真诚的人才会拥有这份同理心,而拥有同理心的人,不管是育儿还是预计亦或是家庭及婚姻,都能得到更多的幸福,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你越禁止,孩子越想要做,对待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禁止而是引导,如果什么都禁止了,那还要教育干什么?引导,最好的方法是立规矩,帮他挑选节目,一起约定时间。因为他没有尝到被禁止的心里痛苦,所以只是会考虑什么时间看看多久,看哪个节目的问题,有了充分的自主,就不会沉迷了。人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观和成功感的追求。这种追求自然是与人的自卑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鼓励孩子正面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很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告诉孩子某些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一味的禁止,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尊重,还能养成自律的习惯。同时如果你每天读书学习努力进步和臭孩子不努力,要知道你唠叨1000句不如一个榜样有用。很多时候你要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希望孩子听话乖巧,顺从自己省事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往往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最后成了父母的附庸。唯有培养孩子真正发自内在的自律,才是真爱。和孩子保持始终亲密关系的秘密,就在于父母必须真诚,你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你的关心,而不要总想着去控制孩子,也不要担心其他人怎么看你。
父母首先要做的恰恰就是管理好自己,我认为三种书很适合父母读。一是心理学方面的书,不仅能帮助你认识孩子还能认识自己;二是历史人文类的书,看看历史上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三是儿童绘本,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能加深亲子关系,还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为人父母是一场生命的修行,你的一言一行带给孩子深远的影响,而孩子只会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加完整,当你真的做好了很多问题就会自然消失。
失望过的孩子,更不愿意等待。孩子的自控力并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她和孩子的父母是否对孩子信守承诺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树立自律意识,则必须要让他们对安全感产生信任,而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有说不通的孩子,都有被大人无数次哄骗的经历,只是小小的他们不能讲出内心的感受而已。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自律的孩子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能更多一份自信,内心也会更自由,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心灵礼物。
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幸福。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一个人在拥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后,才能放松下来,更多的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孩子安全感最大的来源就是父母,在我们出生那个原生家庭里的一切经历,决定着这种安全感的建立或毁灭。0-3岁,特别是刚出生的那一年的母婴关系,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至关重要。3-6岁,孩子的安全感会通过一些社交活动体现出来,最重要的是与小伙伴的游戏。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1、永远不要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不要以抛弃来威胁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孩子意识到、感觉到父母是不会抛弃他的。2、你的累与委屈,千万不要发泄在孩子身上。3、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虽然吵架不可避免,但还是父母双方尽力把日子过好吧,毕竟父母的恩爱、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更让孩子养成阳关的品质。4、不要嘲笑孩子,哪怕你是无心的。即使是无心的嘲笑,孩子也是难受。5、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孩子有很强的自尊,你的鼓励、肯定、夸奖是他最温暖的阳光。6、学会温柔的拒绝,不是蛮横的控制。“我们终此一生都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对孩子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守望和陪伴而非控制。人喜怒哀乐,爱与憎都应该发自本心,而非只为了另外一个人的期待,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很正常觉得慢,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太急罢了。自己是不是太急躁,给孩子的期望值是不是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是不是被别人家的孩子影响了?有时候拖延行为本身就是孩子在用行动告诉你他的心声,他不乐意做这件事,这个时候父母要有方法才行,单纯的责骂却不是好主意。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给的尊重和爱,这是培养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土壤,这种安全感正是支撑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
孩子磨蹭因为你一直催催催。父母改变才行:控制情绪,做一个淡定的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去承担后果、直面人生。才不会把自己拉进跟孩子战斗的泥沼中。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充分沟通信任,才能帮你真正解决拖延问题。孩子被忽视的情绪,是成长路上的地雷。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学会控制情绪的过程,如果父母没有去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而是忽视孩子的情绪,最后孩子会更加叛逆,甚至会变得歇斯底里。站在孩子身边,读懂他的内心。接纳情绪,关注感受,忽视情绪典例《麦田守望者》主人公。
第三篇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自己会把伤口修补好,不过还是会留下伤痕,如果时间长了后就要成为习惯了,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都明白。父母情绪稳定,家庭会更加温暖,孩子才有安全感,相爱的父母总是会在岁月中变得温和,那些尖锐的棱角会被磨平。而孩子也是希望父母能够相亲相爱,孩子需要情绪平和的父母,需要温暖的家庭氛围。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要发脾气,也暗示自己要克制,但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呢?仔细回想,就会发现这跟自己的童年息息相关,跟那个幼年生活的原生家庭紧密相连。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情绪的表达无不影响着我们性格的形成,脾气火爆的父母会养出脾气火爆的孩子,性格温和的父母则会养出性格温和的孩子。什么样的土填开出什么样的花。孩子长大后成为ー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及家庭的影响。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愿我们能用平和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爱的种子,期待着开出一树繁花。温暖孩子,也能为他人捧出美丽。
你若足够优秀,孩子自会精彩。你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母亲的素养,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跟养不养的出优秀的孩子关系不大,关键是父母心里是否重视教育,父母的人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母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事。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你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小家伙的回答肯定是爸爸妈妈的陪伴,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渴望,爸爸妈妈懂我,记得和孩子一起读书,爬山,打球,跑步,听音乐,看电影,谈人生,建立属于你们共同的家庭文化,在这里面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得到响应。
做父母的黄金期只有十年。给孩子定规矩,最好在八岁以下。在十岁以前定规矩,孩子还是愿意听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十岁以下,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依靠,那就是父母,但是到十岁以后他觉得离开父母也是可以活下去的。而且他还会发现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孩子在十岁以前对你是打开的,你能走进去,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关上,你想强行闯入必定伤及彼此。你越教育他越反感。父母越在乎的东西,他越要去要挟甚至是毁灭。父母特别是爸爸们早点更用心的关注孩子的成长陪伴孩子的成长,因为到了青少年时期一个走进孩子世界的父亲比母亲影响更大。一个人在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为人父母都要细细体会。教育孩子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阶段错过了将来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的高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这个高度绝不是说家长的学历财力,而是指眼界,态度,胸襟,还有你不停努力学习,付出进步。你争,你就得背负;你舍,你就得心闲,所求所取所活的模样,皆由心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管的太多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治水是堵不如疏,教孩子是禁止不如引导。当我们信任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管着孩子时,他们的自我就会被激发。即使再小的孩子,都有敏感的心灵,父母的正面鼓励及正面榜样力量会激发孩子好的一面。为父母者一定要小心呵护。教育孩子是一场自我的修行,重要的不是怎么管孩子,而是怎么“观”自己,不断反观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管教。
第四篇 阅读,藏着孩子的未来
️、为什么你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诺贝尔奖获得者告诉我们:趁早培养孩子的习惯比一切都重要。童年时期保持阅读习惯,能造就奇迹。孩子学习成绩差,主要是不会阅读,没有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造成的。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是补课,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作用,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起孩子阅读的习惯与能力。作者详细的论述了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10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主要是在孩子10岁前形成。从出生到10岁是孩子阅读的关键十年,这段时间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10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10岁前形成的。0-3岁没有接触图书的孩子,3-6岁时接受起来就会很困难,而0-6岁都没有接触绘本阅读的孩子,等到上小学再去培养阅读习惯那就非常困难了。
2、阅读能够帮助孩子打下学习的基础,从长远来看,阅读将决定孩子这一生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丰厚,有研究表明,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词汇量更加丰富,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情商比较高。
3、图书也是很好的玩具,故事能给孩子玩的养料,让他有更多的玩法,比如他会模仿、会发散,这些都是思维发展的需要。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家长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爱的读书需要父母花心思去观察引导,不要觉得一个书单或者老师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看孩子兴趣不逼着去读。可以家长给孩子读,用情节去吸引孩子。自己心里有一个成熟的阅读习惯培养计划。读合适的书,坚持合适读书时间和频率。书的选择和时间一起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做到有书、有人、有读书的活动。父母以身作则,提倡亲子共读,这是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方法。也可以举办小小读书会,邀请孩子的伙伴一起阅读,不要谈有什么用,先开心地读,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给孩子选足够的书,孩子有自己选择的余地,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触摸你的书籍。尊重孩子天性和选择,怎么看,看什么看快看慢你别管。尽早让大孩子接触经典读物。
2、从出生到10岁是孩子阅读的关键十年,这段时间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有一个文化敏感期,萌芽于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有一个识字敏感期,此时,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经典绘本。5-7岁孩子进入了大量识字阶段,可以读一些简单文字类的图书以及经典绘本故事,7-8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孩子认识了大量的字,孩子还需要父母的陪伴,还不能接受纯文字的书,更喜欢绘本与漫画,这段时间是一个过渡期,我们父母要给孩子一些好的图画书,。8-10岁,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爱好,进入到了人生第一个黄金阅读期,这个时期可以读一些文化底蕴的书,超越绘本阶段,一些世界名著也可以让孩子涉猎。父母要适时的拓展孩子的眼界,涉猎多种题材,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间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圆册处,此第三境也。亲子阅读也有三个境界:第一个是知心: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第二个是用心:就是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在不同的阶段给孩子最好的方法。第三个是无心:到了这个阶段,主要靠孩子自己去悟。这也考验家长的智慧,不要让孩子觉得阅读苦累,也不要让孩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
是,不要有功利的目的,不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给孩子找书读。改变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想要培养爱阅读的孩子,就要先做一个爱阅读的父母,在亲子阅读中成长的不仅是孩子,更有自己。
读书始于趣味,意义,知识等等都在其次,趣味最重要。阅读将决定孩子这一生的精神世界是平级还是丰富。。阅读没有捷径可走,就靠一本一本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你无法让孩子读几本绘本就拥有强的阅读能力,所以这条路需要用心和坚持。当孩子看到你的坚持,他也会追随你的脚步。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养育他们的驱体,更要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那些好的图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他们就像一颗颗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内心,慢慢地成长、发芽、开花、结果。让他在漫长的一生中不会迷失,无论世事如何,总能留有一份善和理智。当孩子能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孩子看着自己的脸,跟他说说话,呼哼童谣,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阅读决定孩子一生是贫瘠还是丰厚。你自己也要读,因为氛围营造很重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什么时候行动都不晚,回到家后把工作暂时丢下,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讨论彼此在书中发现的有趣的东西或者轮流大声地给彼此读书,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这样的互动,当孩子看到你的坚持,他也将追随你的脚步。给孩子留一套房,不如留一屋书,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环境,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才是给他最好的保障。
这世上没有任何量尺可以测量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么深远。过于的精细的计算,过于功利地强调学习的目的性,都是非常可怕的。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留多少钱,而是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在他们最要你引导的时候,你做了什么,在他们的内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为父母,在这个浮夸和炒作横行的时代,更需坚守本心。做一个有梦想的、有趣的父母,给孩子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比什么财富都更保险。再贵的礼物,都不如给孩子一个阅读空间。一个小小的阅读空间,一段真情相伴的阅读时光就是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