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冬,刘有龙网络初七中七高一,持续记录251天(2018.8.12)
阅读打卡第31天:《焦点解决短期心里治疗的应用》179-197(over);《隐喻故事魔法书》178-182。
朗诵记录第32天:今天是朗诵的第6周第7天,日常绕口令练习。
午饭前,儿子说:妈妈,我想吃咖喱鸡饭。
哦,儿子想吃咖喱饭了。我回应着。
你不吃!家里都做好了。老公接着说,就知道挑食,家里做啥吃啥,不吃饿着!(老爷们说起话来越说越来气。)
此刻儿子明显看起来有些不爽,当然还有不屑,气呼呼的。
这样,儿子。我赶紧抢着说,明天妈妈做咖喱鸡饭。今天的饭菜都做好了,如果再做其他的,肯定要剩饭,那样的话是不是太浪费了。粒粒皆辛苦嘛。
嗯,好,妈妈。儿子回答。
我偷偷推了一下老公,老公说:你成惯孩子了。(哈哈,这老爷们的事,暂时不表,两分钟后,他和儿子又是一团和气。哪有隔夜仇的父子?)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实在不少,我也总被老公冠以“惯孩子”罪名。
那么我们如果坚持着对孩子严厉,赢了孩子,那又会如何呢?孩子是听话了还是痛定思痛能改正错误?
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和善而坚定的对孩子叙述缘由,表达观点,孩子们是能理解并接纳的,这就是赢得孩子。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希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肯定,日趋高大的身材和逐步成熟的思想,规则意识和理性思维会让他们更愿意接受平等中肯的建议。
所以,生活中,请我们遇事憋三秒,让真相飞一会,尽量和善而坚定的和孩子们探讨问题并解决,而非严厉批评指责。
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您有答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