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三回试解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苏 文 亮 整理
【红楼梦】
第十三回至十五回,用了三整篇去描写秦可卿的死亡和丧礼、又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十一回凤姐和宝玉探望《海棠春睡图》下病榻上“未必熬的过年去”的秦可卿。
曹雪芹,下足了笔力写秦氏之死、秦氏之丧,可见秦氏在这篇小说中的重要性。
这一回,一开始写的是秦可卿在自己的丧钟敲响之前,灵魂过荣国府来为贾府敲警钟。
那么秦氏为什么托付给荣国府掌家人凤姐,而不是她宁国府的尤氏呢?
这警幻仙子睹始先知,她的判曲【好事终】如此说;
箕裘颓堕皆从敬,(贾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宁国府)
(箕裘颓堕:jīqiútuíduò,指祖宗事业无人继承)
这里说的是,导致贾府忽喇喇(lā)大厦倾,首罪是宁国府,然,根源却是贾敬选错了继承人(贾珍),又无纪委监督,认其胡乱为之所致。
当然,“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说的是秦可卿,但,秦氏是象征性人物,她的不堪,映射的是贾家纨绔子弟所为。
凤姐突然间做了一个梦;
恍惚间,秦氏的鬼魂来了,来跟凤姐交代一些话:
她讲了贾家的命运;
她讲;婶婶你是掌家的,有些事你要知道。她说了一番「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这是曹雪芹写这本书的人生哲学,也是道家、佛家讲的人生哲学。
“好了(liǎo)”,“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月亮到了最圆满时也是缺下来的那一刻,这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生最高峰的时候,也是往下跌的那一刻,「登高必跌重」。
秦氏讲:“我们贾家,赫赫扬扬已经近百年了,已经到了由盛入衰的时候,一日倘(tǎng)或(假如)乐极生悲,若应了「树倒糊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曹雪芹写这一段应该是有感而发的。对比他自己的曹家,前前后后也有六七十年的显赫,但数度抄家,(明日之后的抄家)乐极生悲来的很快。
凤姐一听秦氏此话,心中不快,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yú,忧虑;担忧)”
凤姐到底是世俗中人,秦氏已经讲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她那时还没有了(liǎo)悟到人生常规,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pǐ)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常理,不可能兴一辈子的,一定是兴荣衰败互相交替,怎么可能逆势而行。所以她说,在盛的时要有所规划,到了衰的时候,还可以存点元气,不至于一败涂地。
秦氏就提醒她:一来,你晓得贾家靠什么?
靠乡下农村里有好多田地,每年可以收成、收租,靠这个撑一下,当然还有别的生意收入,现在趁着田地多,赶快规划一部分,当作祖茔(墓地)供祀、家庙、家祠之用,即使以后犯了法也不会充公的,(这在钻政策的空子呢)这一块趁早经营起来。
还有乡村的学校,要把它设立起来,万一以后有一天衰下去了,自己的子弟还可以入学,还可以回到乡下去务农。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否极泰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否”是最坏挂,“泰”是最好卦。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否极泰来,“泰”到“否”只需一步,而想要翻身则就像西游记取经一样,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秦氏又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元春省亲)烈火一把油;嘎一声往上喷。鲜花着锦;鲜花够美了还要铺布在锦缎上。把忘形奢华张扬到了极致。
可是,不过这是瞬息的繁华,转眼就过了,“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无论多么欢乐,总归有散的那一刻。
凤姐问,什么喜事呢?秦氏说“天机不可泄漏”。
最后她说:我有两句话你一定要记得:
三春去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何所指?一般讲春天,三春是初春、仲春、暮春,用之对应贾府的“四春”,最要紧的是元春;贾府之盛,背后有元春撑着,她是妃子。如果元春在的话,帝即使要抄家,可能还要留点情面,后来元春死了,不留情了,说抄家就抄家了。贾府不是有四春嘛!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四个春,三春过后是讲最后完结的时候,那几个春都不见了,结局都不是那么好。元春死得早,“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年兔年碰在一起的时候,元春死了。迎春嫁错了人,很年轻给折磨死了。三姑娘探春算是结果好的,远嫁,嫁到海疆那边去了,但,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这场戏有个特写镜头;风筝在天上飞,让你联系:线一断,这风筝回也回不来了。惜春,出家当尼姑了。所以,“三春去后诸芳尽”,当这几个春不在的时候,暮春吗,春天也没有了,诸芳尽了。“各自须寻各自门”,只好各自纷飞,大观园通通散掉了。所以,秦氏讲给凤姐听,现在要好好地去规划。
通篇《红楼梦》一到贾府忘形奢华的时候,秦可卿就出现,如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第一O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就哀叹,就提醒,秦可卿的幽灵就在贾府徘徊,时刻为之警钟长鸣,其实,没有的!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ニ门上传事云板连扣四下。云板,是当时用来传讯息的,云板四下,正是丧音。(敲云板;三神四鬼,三下报喜,四下报丧)
贾府最盛的时候,这丧音出现,凤姐这一下子惊醒了,吓了一身冷汗,东府蓉大奶奶没有了,死了。
大家都很惊讶、很伤痛、宝玉的反应: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得「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这么强烈的反应!
秦氏对宝玉而言,这么一个几乎是完美的女性,突然间夭折了,对他来讲,第一次遇见死亡这件事,第一次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宝玉对人的命运也是最敏感的一个人,他对于突然间这种刺激非常大,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看见了一个一个的死亡。秦可卿之后,秦钟死了、金钏死了、晴雯死了,接着身边许多他爱的人都死了。到最后黛玉之死,他真的醒悟了人生,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只有那么一段,不是无限的。
刚好相反,贾珍拼命地张扬,“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当然他不知道有托梦之事,也不会感觉到贾府有什么问题。
贾珍哭的泪人一样,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对媳妇的死非常痛心。为面子上好看,可以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儿子贾蓉捐买“五品龙禁尉”虚官,只是为儿媳的丧事办的风光些(贾蓉无官品,为夫人秦氏办丧事规格受限)。装殓用板;“拿着一千两银子都没处买的,铁网山的万年不坏棺木。”
看后面,葬礼上单超度亡灵的和尚道人就有三百余人,两班青衣乐、执事、宁府丧事打杂的就百十号人……宁国府一条街白茫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往、浩浩荡荡压地银山般的送葬队伍排出三四里地……整个葬礼需用上几万两银子也是有的。
可知,当时打秋风乞讨来二十两银子的刘姥姥,一家人用它可以殷实的过上一年。
崽卖爷田不心疼,钱多任性害后人。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贾家不差钱吗。
看看!秦氏之丧,一个孙媳妇之死写得这么隆重铺张,中国人的宗法社会那些繁文缛节(比喻烦琐多余的事项)对照最好,贾家被抄了以后,贾母死了,这贾府地位最高的人物,她发丧的时候多么凄凉。前后对照、对比,是《红楼梦》里很重要的一种手法。人物的对比,情景的对比,前后兴衰的对比,各种的对比,所以借秦氏发丧如此夸张,不是随便写的,是以此来表示贾府的声势之大之盛。
包括四大郡王在内的党政要员,都来了,他们不完全是看贾府的面子,上面还有一个贾妃元春那时候很得宠,皇上封她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官场里面的文化,尤其是有皇家的关系,贾妃在的时候,贾家势力才那么大,才有这么隆重的葬礼。
更加讽刺的是,元春死后,贾府坏了事被抄家,这些当时在场的王公伯爵,一溜烟跑了。鸣锣开道过来到的,是奉旨来查抄贾家的。
现实的官场似乎也是如此,也未可知。
秦氏死了,东府一团乱,掌家的应该是贾珍的太太尤氏。尤氏此人比较宽厚、懦弱,持家手腕比起凤姐差了一大截。而且呢,秦可卿挂了,尤氏就病了。况且办秦氏的丧礼还牵涉人情那么广,没有一个能干的人出来掌管怎么摆得平?贾珍灵机一动,想把凤姐借过来暂管宁国府。开始的时候王夫人还有一点怕凤姐做不来,悄悄问她说:你行不行啊?其实,凤姐喜欢揽权,喜欢秀她自已,不大展身手也怕下面的人不服她,贾珍来请正是逞能的机会。
接下来一回,曹雪芹写凤姐作为一个行政主管(administrator),她怎样来掌管这个家。
王熙凤答应协理宁国府,提前想到的问题:
一件事: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
三件事:需用过费,滥支冒领;
四件事: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五件事;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铃束(qiánshù:管束,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
秦可卿死的太隆重太精彩,所以王熙凤活着管理宁府必须得狠折腾才能与之相匹配。如果没有秦可卿之死,只让王熙凤自顾自的演独角戏,还真不太容易这么出彩了。而王熙凤的热闹也让秦可卿的死显出那么一丝滑稽感来,她们两人一死一活各得其所,是相得益彰。
其实,单靠这个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的粉臂,是无力支撑这即将轰然倾倒的大厦的,更何况她本人也是推倒这座大厦的最好助攻;远的不说,这秦可卿刚刚停灵铁槛寺,馒头庵里,王熙凤对钱财权利的贪婪,就在秦可卿面前一览无遗。林林总总,王熙凤机关算尽做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助攻之功一点儿不输当今的世界足球助攻明星梅西先生。
不是吗,现实的一些权贵(极个别人),工作能力很强、业绩极佳,同时贪腐的程度更是惊人之极,不惩制何以强国。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用《桃花扇》里这样的“戏文”来形容《红楼梦》中的“呼喇喇大厦将倾”一点也不为过,其结局也只有: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秦可卿——宝玉心中这么一个几乎是完美的女性,刚十三回就给写挂了,真真挺遗憾滴!曹雪芹老爷子。
2022年07月 河东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