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句,这是一篇解决问题的文章。
说现在的人有手机依赖症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心知肚明的,例子我就不举了。
再想想,有多少人感叹小时候多么容易满足?又或者,新年了,多少人觉得现在没有年味?为什么小时候可以为了折纸、弹珠、糖果高兴半天,现在就不行了。
其实不是人心变了,是条件变了。人天生有欲望,欲望先于条件而存在,条件满足了就会显示出来。你看刚会说话的小孩子就懂得要这要那,好吃的就会总想要,好玩的就会抓着不撒手。那些生活在物质匮乏年代的孩子,如果生活在现在,也会跟现在的孩子一样。好比我老爸,以前总要数落我看手机,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和WiFi,他也是每天盯着手机。
如果你觉得过去的你更好,你大可以放下你此刻拥有的物质,自然就能在匮乏下体会朴素的快乐。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选择离开微博、离开手机,到山林里过上几天。
也许你会说,现代很多事都依赖电子产品,总会有用到的时候,你没办法完全隔绝电子产品,而不隔绝就会有接触,一接触就无法控制地沉迷其中。
上面我们提到欲望,这是人类绝大多数坏习惯的根本原因,要普罗大众达到无欲的至高境界太不实际,这里不做强求。我们可以这样比喻,问题就好比一棵树,根本原因是问题的种子,我们不是无欲的圣人,但可以做个栽培树木的园丁。
这就要了解到问题的直接原因,就必须谈到拖延症。什么是拖延症?可以这么说,就是有现实意义的事不去做,把时间花在无意义的事上。从欲望来说,困难的、不能享受的事不想做,有感官刺激、不费力费脑的才去做。比如这样:低头玩手机,成天玩电脑,过后满是罪恶感,觉得时间应该花在学习、工作,可也只是想想而已。
一直治不了,或者疗效不好,是因为你总想跟自己的心作对,总想要消灭根本的欲望,而作为一个普通正常的人类,没有欲望又不可能,所以只能失败。
但我们换个思维,拿刚刚的比喻来说,不能让这世界没有种子,我们可以做主动去栽培树木的园丁,让树木生长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这时我们要知道树木的生长法则——直接原因。
欲望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我叫做“心理排序”。
你看,即使你的大脑觉得工作有意义、娱乐无意义,可你的心不一定照着脑想的来,心只会把想做的事排在前面,把不想做的事排在后面。任由树木自然生长的话,能满足内心欲求的,就被你的心定义为想做的,就排在前面,也就有动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排序,干预自然生长的树木。拿学习和消遣来说,你会很自然随便地拿起手机点点划划,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学习,还是,你会很自然随便地拿起书本翻看起来,看完才发现自己没有去玩?这就是心理排序,当你把手机上的事物当作可以随手看看、没有负担的东西,它就会成为你无聊时第一件会做的事。
所以从现在,你要违反事实提醒自己,玩手机不是一件心理上靠前的事,同时放弃给一些要做的事贴上“有意义”、“很重要”等标签,这些标签只会增加心理负担,使心理排斥,导致心理排序靠后。先试着把一件心理不是很排斥的事当做自然而然就做的平常事,手机则是一个需要时就用的附属品,这样行动,你就会有所改变,一点点去做,做好了才可以加大难度(就是,从排斥程度小到大,逐渐当作日常之“主”;从迷恋程度小到大,逐渐当作日常之“辅”)。
全文总结,人总被欲望和物质影响,欲望不可消灭就从物质下手,要么干脆点回归朴素生活,要么改变心理排序。
好了,看文章的你和打字的我都辛苦了,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