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孩子勤奋努力成绩肯定比别人好,因为勤奋未必成功,但不勤奋就注定失败。
但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不是教育孩子,亲子同修才是我们的核心。
我想先说一句,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断让自己成长的父母。
每个孩子都自有他成长的轨迹。我们父母除了陪伴,还必须是能给孩子作为榜样和指引人生方向的导师和朋友。
所以,孩子成长,我们父母也要学习,才会和孩子同步,有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有可以相互督促的爱好,这样的陪伴才是亲子同修的真正意义。
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但是当我们看到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就觉得浪费时间,耽误了学习,然后开始焦虑,开始生气,开始吼叫,搞得亲子关系开始紧张,似乎只有孩子坐在书桌前拿本书那才叫学习,对不对?
可是我们家长没有没想过,孩子好多时候的不专心做事拖拉是什么原因?孩子是不是没有可以细化完成的目标,所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逐步完成大的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给孩子分解任务逐步完成,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完成一个长期目标。
那先请听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白龙马的故事吧。
❤️
话说白龙马从西天取经回来之后,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他呢就像今天的网红一样被邀请去四处演讲,传授自己成功的经验。
众牛马也像今天很多的吃瓜群众一样看到有这样的机会,于是兴高采烈的来到演讲的地方,本能的以为白龙马一定会传授独门绝技,听完后就能实现月入10万的梦想,成为网红。
可是,白龙马却说,我成功的经验很好学,做起来也很容易,就是每天走21.5公里。
牛马们听完之后就不高兴了,其中还有头老驴愤怒的说:”我可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你跟我说,成为天下第一名马每天只走21.5公里,怎么会呢?
我可是每天在磨坊拉着磨走50公里,比你走得多,为什么你能成为天下第一名马,而我还是在磨坊拉磨呢?
你说你每天走20公里,我不相信,你这是在忽悠,我要求你赔偿。”
白龙马不慌不忙的说:“我并没有骗你,我可以给你算算看我的工作量,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我们师徙一共走了14年,平均下来每天就是二十一里路。“
至于您为什么每天走50公里依然还是拉磨的原因,不是因为工作不努力,而是因为我有西天取经的志向,我每走一步,都是离梦想更近,而你的每一步,都是绕着磨坊原地踏步,并没有前进,我和你的区别并不是走路多少的问题,而是我有志向你没有。
故事里的白龙马是不是有一个长期目标?按着这个目标通过努力让自己有所成就。这里面所谓的目标就是我们需要有的志向,有了志向就有了方向。
那作为父母,你是希望孩子成为白龙马,还是老马呢?我相信智慧的父母一定会说白龙马。
然而,真实的世界却是,很多孩子像老马一样努力的在学习,而父母则像磨坊的主人一样,千方百计让孩子像老马一样学习。
讲到这里,你一定会问,那如何才能让孩子像白龙马一样学习呢?
答案是立志,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
那如何帮助孩子立志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叫做7个人物法。
7个人物法是张萌在《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里提出来的,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适于成人,也适用于孩子,因为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偶像。
所以,不管孩子多大都可以用 7 个人物法来帮助孩子立志,找到孩子学习的意义。 7个人物法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
请和孩子一起拿出一张纸,让孩子写上他最想成为谁?(如果是初中生,有自己的主见了,可以这个方法转述给他,让孩子自己做)这个人就是孩子梦想中要成为的人。
这里注意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梦想,一个是偶像,梦想是你以后就想活成像他那样的
人,而偶像只是喜欢,以后你并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怎么帮助孩子区分呢?
可以问问孩子,你喜欢他们那样的工作吗?如果像他那样生活,你会幸福吗?
当然,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梦想和偶像她们可能傻傻分不清,这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够确定她的志向,兴趣就行。
在这儿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们家宝宝的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在看电视。和我一起看一个综艺节目,就是现在比较年轻的一些电视偶像明星在表演,唱歌和跳舞,然后我就问他。我说,宝贝,你觉得他们唱歌的人好不好呀?你看在台上表演。
然后小家伙说,挺好的。我说那你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呀,也长大以后当明星。然后小家伙儿还特别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说。那不用啦,我还是喜欢那个,研究一下汽车。
他当时是真的是跟我这么说的。你看这个孩子的兴趣呀。就是从小爸爸妈妈观察以后,他自己是会有自己自主的一个兴趣方向。
中国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要给孩子足够多的自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的
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就能自然展现出来,我们可以多留意。
第二步
写下其它6个人,整个思维过程,与写下第一个人 物的方法,要保持一致,比如前面写的是牛顿,后面可以写上爱因斯坦等等。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一次写完 7 个人的名字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1.减少压力,如果一开始就写 7 个会让孩子有压力;
2.一致性,如果孩子写的 7 个人物分属于不同行业的人,或是跨度很大,那就需要再次思考自己的志向。
不过也不用过于的担心,孩子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孩子最终会聚焦到那个想要成为的人身上。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一次找到 7 个人的名字,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借助于一些工具,例如,百度百科,搜索一个人,页面就会链接一些相关的人物,当然还可以用更专业的方式。
例如,如果想成为企业家,可以通过福布斯排行榜,想成为电影明星,可以翻看时尚杂志,想要成为教育家,可以翻看教育史;想要成为作家,可以翻看作家排行榜。
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专业的行业协会,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
会,也是一次非常奇妙的亲子之旅。
第三步
归纳总结,把这些人之所以成功的硬本事找出来。
什么是硬本事呢?
硬本事就是这个人的成功秘密,也是他领先别人的本领。
很多人觉得别人成功都是因为他运气好,或者是这个人有一个有钱的爸妈。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优秀的人都有至少一样硬本事。
例如,杨澜,她的沟通技能,她的外语,都属于她的硬本事;马云,他的演讲能力,他的思维能力,都是他的硬本事;和孩子一起把这些人的硬本领都写到纸上,每个人写3个,总共21个。写完后,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例如,你会发现杨澜、马云和俞敏洪,他们的英语都很好。
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这21项硬本领中那些相同的选项圈出来,并按照从多到少排列,取最前面的三项,这三项本领就是孩子日后人生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也是孩子为之忙碌的原因与目标,如果孩子选择的那些人都会英语,相信孩子再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能量满满,这也是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的一种方式。
第四步
自我匹配
前面帮助孩子找到了三项要学习的硬本领,而这些能力不可能在同一时段完成,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配学习的进度,如果这三项硬本领与正在学习的内容相关,就可以先来构建。
比如,现在孩子读初三,通过7个人物法,三项硬本领有英语,演讲和编程,我们可以把英语作为首先要构建的硬本领,因为中考也要考英语,这样就可以把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起来,即能活在当下,也能看到未来,一举两得。
如果这三项硬本领与学习无关怎么办呢?
也没有关系,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兴趣自由,在学习之余慢慢构建。
而且你会发现,一旦孩子喜欢上某件事情,只要不被打扰,他会特别的投入。
第五步
也就是最后一步,确定今年要学习的硬本领的目标,如果是英语,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达标,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可量化的目标,例如,参加PET英语考试,如果是编程要编几个程序。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孩子终将会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人。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迈克尔·雷教授在《成功是道选择题》中曾说过: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有志向的人,一定会以最高目标要求自己。
说完立志,找到实现志向的路径,接下来,就是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著名投资人李笑来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可不是让我们不停的学的意思,这里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意思是要学会学习这件事,再去学习。
从明天开始,我们的课程将围绕学习学习这件事展开。
其实关于孩子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这一个点。还是得父母多花心思去观察,去关注的。了解孩子的内心。
我觉得就是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会特别的焦虑。当初呢,就是我家宝宝,特别小的时候我也和多数父母是一样的,也是特别关注他,我就去给他规划一个好的未来,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父母的想法,在随着孩子在不断的长大,你就会发现,孩子有他自己成长轨迹和自身的天赋优势。
作为父母呢,我们都是以好的出发点为孩子着想,但是你会越来越发现,孩子有他自己喜好,有他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规律,不是我们父母干涉就会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我们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走在正确的方向里。
所以呢,我们的父母不要以自己认为是好的想法为出发点去干涉孩子,比如说,就是为了将来孩子有一个特别好的职业呀,稳定的工作呀来帮孩子做决定。还是以孩子的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找到一个可以立志的方向去耕耘,去成长,脚踏实地去做一匹白龙马而不是磨坊里的老马。
最后呢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学习不能一味的努力学,还需要立志,找到方向,努力才有意义。
怎么帮助孩子立志呢?
答案是7个人物法。
今天呢,我们的家长就快快行动起来吧,利用7个人物法来和孩子一起找出自己的偶像,父母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偶像,和孩子一起来完成一个长期目标,这样在坚持的路上会更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同时也帮助孩子和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