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去年年初,抑或更早的时候,二胎话题便已炙手可热。以前因为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支持二胎的言论像是黑市交易,从不休止,却也从不大张旗鼓。今年的变动牵动了十三亿双眼睛,支持二胎的政策终于落下来了,连朋友间开玩笑都增加了一条谈资:你怎么还不回家准备二胎去?
短短几个月时间,不管是官方平台还是一些门户网站,放眼铺天盖地皆是鼓励二胎的文章、资讯,二胎似乎成了一件值得全国十三亿人普天同庆的国家政策。而主流言论之下必定也会有一些质疑和担忧,不少评论往往比那些炫二胎的文章更加犀利,除了二胎成本之外,争论最大的就是大宝和二宝的和平相处问题。
陆续有报道:大宝拒绝要弟妹、大宝以离家出走要挟不要弟妹、大宝以死要挟让父母写保证书不生二胎等等……每篇报道下面都是密密麻麻地评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站在父母这边:
“要二胎还得问大孩?惯得他!
以前生八九个也不见有谁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自利!
愿意闹让他闹,反正这么自私的孩子,养大了也不会孝敬父母的。
那是惯得,揍一顿就好了,还得跟他商量?
……”
道理说起来也是振振有词:父母养育大宝不容易,生二宝是父母自己的自由,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大宝作为父母的孩子,真正体贴和孝顺的行为是应该鼓励期盼,并且帮助父母照顾弟妹。
成年人都懂得站在自己的立场讲道理,用养育之恩将孩子的所有不顺从冠之以“不孝”和“自私”的标签。可是有时候,标签贴的太早、太多,往往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2
我不赞成现在就给那些反对二胎的“大宝们”早早贴标签。二胎开放政策下的大宝一般都是二十以内年纪,以四五岁到十来岁为主力部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和三观尚未定型,性格也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并不适合早早为他定下结论。自私、矫情,都是一些锋利严苛的词语,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把这些标签硬生生塞给自己的孩子。我想在二胎家庭中,父母要做的不是把大宝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而是要想办法让他理解自己,把他拉到自己这边,一家人统一战线。如果硬要推,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成为两个成人的对手,她不如成人语言丰富,不如成人思维敏捷,也不如成人有威严,他其实除了接受这些指责和标签,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冲动、有叛逆心,如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未来未必不是国家栋梁,谁小时候没做过几件破事呢?但如果没有耐心和时间去引导,反而制定严苛标准,直接为他贴上自私自利、骄矜无度的标签,很有可能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将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逼迫到真正自私、自利、自卑的境地。
我的初中同学小喵是上了中学才有的弟弟,她家里一直是单传,可知这个男孩子的重要性,何况又差了这么大的年纪,爸妈忙碌之余也没有过多的心思去理会她。小喵也一直是那种乖巧而品学兼优的孩子,即使她自己心里百般不情愿,终究也是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但是她的不情愿是被爸妈看在眼里的,时不时会对她说:“人家某某家两个孩子都是很好,只有你那么自私,只有你会多嫌自己的亲弟弟。”而那个时候,其实血缘已经战胜了一时的贪欲,小喵虽然表面上淡淡的,心里却早已很爱这个弟弟;但是爸妈留给小喵的耐心并不多,甚至一句话没听清、一点事没做好,都会说小喵人品不好,是在嫌弃她的弟弟,小喵也慢慢的越来越自卑起来。那时的我也只能看着小喵,从一个多才多艺、爱说爱笑的女孩,变成一个喜欢发呆喜欢安静胆子怯怯的小女生。
3
我们不能把成人都难以把控好的情感问题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现在的大宝们大多都还未成年,对于尚未遇到爱情的他们而言,父母的爱是此刻他们最在乎的情感,没有之一。竞争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本能,不满一岁的孩子看到自己父母抱起别人家的宝宝,尚且懂得哭闹“争怀”;而已经享受过独生子女优待的他们,害怕父母的关心凭空少去一半,也算是人之常情了。就连芈月要生二胎的时候,嬴稷作为成年人都不由得吃醋赌气,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
也有不少人说以前生孩子都是一家五六个,大宝还要帮着照顾弟妹,也不见大宝为二胎去闹,可见现在的孩子素质低。我想说,您自己也知道那是以前,以前和现在能比吗?以前一家好几个孩子,那是什么样的成长条件和教育水平;而现在的大宝都是作为独生子女养大的,吃穿用度全是最好,因为是父母唯一的指望,所以得到的关注自然也是几倍甚至几十倍得超过从前。举个栗子,你有个闺蜜或死党,你们从来都是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逛街甚至一起上厕所,突然出现一个人在某些事情上替代你和他一起,你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嫉妒之心?突然冒出一个人和你分享你在乎之人的关爱,成人都一时难以接受的情感问题,为什么非要孩子必须立刻接受并为之欢欣鼓舞?
我有个同学结婚早,大宝已经四岁的时候有了二宝,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素心你帮我分析一下,我女儿突然不爱粘我了,以前我出门赶集,她都要缠着我一起去,现在也不闹着跟我去了,平时也不粘我了。”我是为数不多知道他添二宝的人,于是说:“那你主动说要带她去吗?”同学迟疑了一下说:“最近我提过几次,她都说不去。”“那你带你儿子去过吗?”我继续追问,症结也慢慢明显起来。二宝稍微大点之后,他带着妻儿出门玩过几次,每次都是他骑电车,妻子坐在后面抱着二宝,大宝缩在电车前面的脚踏板上;下车买东西的时候也是妻子抱着二宝在前面走,他在侧面照顾逗弄二宝,而大宝则孤零零扯着他的衣服在后面跟着;经常逛上半天,除了买些日用品之外,全是二宝的东西。我半开玩笑的挤兑他说:“那人家还跟你去干吗?蹲脚踏板多难受啊,你们一家三口在前面说说笑笑叫人家自己在后面跟着,逛上半天买的都是二宝的东西,除了叫人家看个眼馋,换我我也不跟你去。”同学有些讪讪的,说以后一定注意;他以后是否注意我不知道,但是贴身小棉袄恐怕已不再是从前的热度了。
4
其实父母的关爱真的像是蛋糕,切一块就少一块。从小到大都能听到这样的言论: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会因为多一个人而少一分,父母的爱都是可以复制的,多一个孩子,父母也不会减少对每一个的爱。即使爱的心意可以复制,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固定有限的,以前可以24小时围着一个孩子转,现在无论如何是做不到了。
照顾孩子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尤其是二宝的父母,肩负着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比往常更多了一分压力。照顾一个宝宝到筋疲力尽,等他睡着的时候自己只想赶紧休息一下,哪里还有以前那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大宝做互动呢?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时常给爸妈的一种感觉:二宝还太小,需要我多关心一些,大宝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懂事、为父母分担了。用这两个标准去衡量两个孩子,自然是不一样的结果:二宝只负责吃吃睡睡闹闹,偶尔自己玩一会就会被称赞为乖宝宝;大宝则需要乖乖地学会照顾自己,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到就是不听话、不懂事。而在一些日常琐事上,两个孩子在一起难免会起一些摩擦,忙不过来的父母没时间细问,一般都会逮着大宝说一顿:怎么照顾弟弟(妹妹)的,你是哥哥(姐姐),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吗?
前面说了两个同学的故事,这里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也算是一件糗事。我妈妈怀弟弟的时候,家里刚刚把几年来欠的债还了十之八九,弟弟一岁时交了几万元超生罚款,家里一下子又开始紧巴巴过日子,一月不见一次肉星。那时候真的是连炒菜都恨不得清水煮,最有营养的饭就是早上的青菜蛋花汤,不过每次盛汤之前,妈妈都要用汤勺把锅里的蛋花全调出来盛到弟弟碗里。我恰好是十二三岁长身体的时候,但又羞于被爸妈笑话我馋,所以每次干脆都不去看弟弟的碗。大约每天炒白菜就咸菜的日子过了两个月,有次我实在忍不住,趁中午爸妈出门的功夫偷偷给自己煮了一个鸡蛋。我守在锅前焦急如灼,生怕被人撞见,结果锅里的水刚开没多久,爸爸就推门回来了;我一时情急,用勺子把鸡蛋捞出来就揣到口袋里。好在那是冬天,衣裳穿得厚也不觉得烫。爸爸走进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渴了,烧水呢;他奥了一声说水已经开了,端下来吧;我只好端下锅,看看时间差不多就去上学了。在上学的路上,我剥开那枚来之不易的鸡蛋,鸡蛋煮的太轻了,蛋清刚刚成形,蛋黄还在流淌,也就五分熟的样子;而我也顾不得生和烫,两下便将鸡蛋塞进嘴里,觉得那是我半年来吃过最香的东西。后果就是还没到放学时间,我就吐了起来,想来应该是生鸡蛋携带的病菌没有杀死;玩得好的同学担心的问我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说没事,可能是口渴喝了点生水,说着说着,鼻子一酸,两颗眼泪掉进方才呕吐的草丛中。
5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我知道了,你是个二胎反对者,你搜集的所有故事,包括你自己的,不就是为了说大宝会因为二胎受委屈么?但是平心而论,我并不反对二胎,当然也不支持,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一个家庭根据自家状况作出的共同决策。今天写下这些,我想讨论的也并不是该不该要二胎(其实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在要二胎的时候,能不能给大宝们多一些关怀和耐心,帮助他们接受你生或不生二胎的事实。
在我们成人尚且不能立刻接受的情感变化落差上,我们能不能不要用完美的标准去衡量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指责大宝自私、骄矜的时候,能不能想想以前我们舍得把这样恶毒的词语加诸于他们吗?我们是不是真的突然把给大宝的时间、精力缩短了一大半?我们是不是在有了二宝之后,突然舍得给了大宝一些从未受过的委屈?当邻居亲戚以妈妈更爱二宝为话题逗弄大宝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走上前把自己的孩子护在身后?
大宝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般恶毒,他们只是比较胆小,经不起爸妈的忽略,经不起别人的指责,经不起周围人的戳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