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1月份的文章:The Horrible Housing Blunder 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经济危机的原因。(又学了一个新的单词:Blunder)。
中国人常说:居者有其屋,《礼记》中就提到“有土斯有财”。但这里并没有说我们一定要买房?要花多少钱买房?
为何我们非要买房子?这个观念是谁灌输给你的?在英国:100年前,只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宅,绝大部分是租的。二战以后,房地产政策出现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观念是:如果你拥有住房,等你年纪大了以后,可以再卖掉。用来养老。
这样,自然有一种理论,就是自有住房越高的地方,生活水平就越高。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呢?数据说话:
- 新加坡实行组屋政策,自有住房达91%,在UN人类发展指数上排名第九;在罗马尼亚自有住房高达96%,但其人类发展指数上排名仅52。
- 瑞士,仅有38% 拥有自己的住房,但在人类发展指数上排名第二。
- 瑞士每年高增长,却又能压抑房价,50年来的房价仅上涨70%,而英国,尽管2/3的人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房,但房价50年来却上涨了346%。居住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年轻人的绝望。
- 瑞士人说:大家都被资本主义的理论毒害了,以为自由市场是唯一的出路。房屋是一种很特别的商品,不可能放任自由市场来调节。不要觉得瑞士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是社会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人喊出一个口号: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房子,并由各种政策推动个人购房,包括极低利率的贷款。结果是在全球,现在房贷占到17个富裕国家的63%。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房贷产生。美国人现在要花1000亿美元在房贷利息的减免上,但得到的效益确实0;英国的Help to buy政策推高了房价(政策的补助),其实可以把这部分钱用来教育、养老。
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政策的的巨大错误。现在房地产才是金融海啸最核心的问题。
现在英国的Help to buy
中国礼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