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寅
《红楼梦》是一部不完整的书,作为文本,它只留下了三分之二,这就是它的残缺性。
后来者不甘于此,为其续者甚多。
这里,且不论续书的质量如何,以及是否破译了原作者的真实意图。
关于《红楼梦》的不完整,关于它的残缺性,我忽然有个想法,那就是,这个不完整,这个残缺,有没有可能是原作者(曹雪芹)故意而为之呢?
既然在书的前部分,已经是“草蛇灰线”地留下了那么多的隐喻或密码,特别是第五回,更是把诸多人物的结局,把整个人生的未来都作了预言式的启示与告知。那么,还需要细细地一一道来吗?也许,不完整与残缺性,更加突出了这本书的魅力。不仅是书,难道人生,岂不也就是一场残缺的过程吗?
亦或是,作者写完了整部书,但也在无意中,泄露了天机(天机岂可泄露?),于是,天意弄人,施展洪荒手段,毁去了该书的后半段,结果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就只有现在的残缺本《红楼梦》了。(续书可以说是在原有的架构上的重新创作了,不管水平如何,文采怎么样,那都已经与原书原作者无关了。)
不完整与残缺性,这是《红楼梦》这部特别的作品的特殊性,但同时也是《红楼梦》的最大魅力之所在也!
——秋寅读红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