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为了和儿子有定期短暂交流,故而和他约定每天我给他讲两个概念,每三天他就要把我讲的概念复述一遍。总计已经讲了12天,共计24个概念,把它们记录下来。
今天是第6天,讲了如下两个概念:
1.沟通漏斗:
所谓沟通漏斗是指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会产生信息损耗,也就是你大脑里想的假设是100%完整的信息,当你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你只传输的信息量只有80%,这个取决于你个人的表达能力,结构化、逻辑性与清晰易懂。而沟通的对方也就是接收方听到你所表达的信息,只听到了其中的80%。这又取决于对方的聆听能力,有没有采用3F聆听法,同样也取决与你自身的表达能力,能不能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说明白,比如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而对方虽然听到了,但真正理解的信息量又可能只有80%,如此从一个人的大脑将信息传输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信息的传递完整性只有100%*80%*80%*80%=51%,也就只剩下50%的信息能够传递出去。
如何提高信息的传递率,减少沟通漏斗造成的信息损耗?
首先: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聆听能力与理解我能力。
其次:将思考转化为文字,虽然思想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也有损耗,但可以减少后面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因为每一个沟通层级的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份文字。减少了表达和聆听的损耗。
最后,随着沟通层级的增加,信息的衰减会越来越大,所以组织采用扁平化会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比如政策的布达与共识的凝聚。
2.黄金圈法则
大部分人做事,首先想的是要做什么,然后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要做,要么是没有想清楚,要么就根本没有想,走一步看一步,所谓船到桥头必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运气不好的话就是碰到南墙才回头。
TED里有一个介绍黄金圈的演讲视频。其中以Apple为例讲述了黄金圈是如何运用在苹果公司的产品理念。Apple首先想到的是Why,我为什么要做这些电子产品?答案是Think Different,要让Apple出品的产品都是非同凡响的,一定是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其次How要怎么做呢?做具有设计感、艺术感的产品,做封闭式的生态系统Apple Store,创造具有极佳用户体验感的产品。最后是What,设计、制作iPhone、iPad、iMac等产品。
做任何事件之前,首先要想清楚我做这件事的目的,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是现在做?为什么必须做?为什么是我做?这些想清楚之后,才能想如何做,3W2H,也就是做这件事有那些流程,who牵扯到哪些人,where在哪里,When什么时候做,How Much需要多少成本,How long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最后确定To Do List,就是What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