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悲鸣
犹如小提琴
在哭泣
悠长难耐的阴郁
刺痛了
我心脾。
沉沉闷闷
迷迷蒙蒙
钟声荡起
往事如烟
在眼前重现
我泪落如雨
我走了
恶风卷着我
东飘西零
飘呵,飘呵,
宛如那 枯叶飘零。 ——魏尔伦《秋歌》
欧容的作品一向注重形式,在故事的完整性和色彩的搭配度上极为考究,选材上也常常是突出宏大背景下的小故事。《弗兰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极具他创作特色的典型。
影片开头直接就是安娜在弗兰兹墓前放下鲜花,没有一句台词,情节像秋天一样单调,从开头就能感受到全篇沉稳萧肃的基调,尤其是黑白的背景。从前以为黑白的背景都是为了增强复古感,看完电影体会到欧容的匠心,他运用了黑白,却不是完全的黑白,片中有大量黑白与彩色的切换,显然电影悲伤的色彩过于浓郁,如果用彩色则显得不伦不类,但是这部影片却是悲伤之中可见救赎和希望,所以在安娜与阿德里安相识之后,影片终于出现了彩色,所以每每在情节由萧肃转为些许生气的时候,颜色也开始改变,传统色调要么黑白要么彩色,随意转换极易紊乱,然而本片的色彩随剧情情感起伏,一帧暗淡一帧明丽,处理得流畅自然且娴熟熨帖,丝毫感受不到色彩的跳跃性,反而成为本片一大特色。
色彩的变换也让影片的线性叙事方式更加清透,当阿德里安回忆过去,臆想自己和弗兰兹是至交好友穿梭于卢浮宫时,当安娜想象弗兰兹演奏时,整个画面都是彩色的。然而我以为,色彩和叙事并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欧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虽然选择了战争背景的大题材,却把细节做到了极致。
影片中有一幅莫奈的画《自杀者》,全篇一共提到4次,出现了三次,安娜见到时凝视了三次,卢浮宫的展廊尽头有一幅真品,阿德里安家有一幅仿品,最令人诧异的是画中人姿势与弗兰兹被枪击后倒下的姿势一样,与阿德里安演奏提琴后瘫倒的姿势也一样。阿德里安进了德国的酒馆,安娜进了法国的酒馆,两人都感受到了对方国家人民眼神里的恨之入骨。重叠和对比在这些细节上已经使用得炉火纯青。如果不是欧容有意为之,那这一定是伟大的巧合。
每一次镜头给到阿德里安特写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就在告诉观众----他有隐衷。当他在从河里游泳起来腹部裸露时,安娜问,"这些伤都是打仗时留下的吧?" “是”,安娜继续,“一定很疼吧?”阿德里安却答"弗兰兹是我唯一的伤口"。看到这里,我一度怀疑这是一部同志电影,然而谜底由阿德里安亲自揭开,他亲口告诉安娜,原来他并不是弗兰兹的好友,而是亲手开枪杀死弗兰兹的人。阿德里安在战壕里遇到敌国立场的弗兰兹并没有舍弃自我防卫,而弗兰兹的枪其实根本没有上膛。他看到了弗兰兹上衣口袋里的未婚妻的信,已经陷入深渊无法解脱的他决定去到德国。弗兰兹的母亲曾说过弗兰兹和阿德里安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人同样喜欢音乐和诗歌,甚至都爱画,所以安娜爱上后来爱上阿德里安其实顺理成章,他的出现给了她安慰,她的宽恕给了他希望。
两人救赎了彼此,结局却并不圆满,但并不是所有爱情都应该修成正果,尤其电影里的爱情,越是无疾而终有遗憾,越能让人铭记。一场德国之行,相信阿德里安已经得到解脱,也许弗兰兹这道伤口已经愈合结痂,然而车站告别时那个说"太迟了"的德国女人,会成为他身上的一道新伤,或许迟早有一天也能愈合,但是至少回忆起时那些疼痛感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