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7-12-03 02:02)
胡弦诗歌研讨会会场
12月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诗歌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江苏诗人胡弦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副主席、创研室主任鲁敏以及来自全国的诗歌评论家谢冕、陈晓明、王彬彬、吴思敬、林莽、商震、王光明、耿占春、敬文东、何言宏、张德明、霍俊明、杨庆祥、颜炼军等参加了研讨会。
胡弦现为《扬子江诗刊》执行主编。现居南京,出版诗集《阵雨》《寻墨记》《沙漏》;散文集《菜书》(台湾版)《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诗刊》《十月》《作品》等杂志年度诗歌奖、中国诗歌排行榜2014-2015年度诗歌奖、2015名人堂年度诗人、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等。
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胡弦是一个当下中国诗坛上很有实力的诗人,整体的诗歌质量是比较高的。作为一个诗人的胡弦,首先他的诗是对日常经验的书写,特别是一些个体生命体验中很精微的捕捉,而这个捕捉之后有很多形而上的东西,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在追求这种精神高度。第二是他诗歌里的痛点,他并不追求把诗歌写得很大,或者写得所谓的高贵,但是正因为他的诗的着点很低,实际上他的痛点也很低,在读的时候很快能触摸到他心灵中的那种很柔软的东西,我认为这是当下诗歌、诗坛缺少的东西,对这样的诗人应该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韩松林(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胡弦是一个优秀的诗人,首先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坚定的方向,为时代和人民颂歌是他诗歌创作的主旋律;其实,他对生活爱得深沉,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诗性、诗意并加以表达;第三,他是一个勤奋创新的诗人,他的创作起步晚,但起点高。胡弦也是个优秀的诗歌刊物主编,他有着极强的定力,并把诗歌创作的个人风格注入到办刊当中,才有了《扬子江诗刊》的今天,这与他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胡弦还是个优秀的组织者,从三年前到今年,围绕新诗百年的纪念,组织了20场活动,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市县乡,参与的诗人、诗评家达几百人,这项活动很有意义。一个优秀的诗人,一个优秀的主编,一个优秀的组织者,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应该是有难度的,但是胡弦结合的比较好,这其中有他的聪明,有他的坚韧,还有他的经营和能力。今天我们省作协和北大诗歌研究院和南大诗歌研究所,共同举办这样一个研讨会,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对胡弦的诗歌创作给予点评和总结,更好的提升胡弦诗歌的创作水平,更好的扩大胡弦诗歌的影响力,更好的获得胡弦诗歌的定位评价。
王彬彬(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我觉得新诗有两个传统,一个就是胡适传统,一个就是郭沫若传统,胡适用的平常经验、平常语言,始于小终于小。郭沫若就是宏大感情,哪怕是很小的诗,最后也要上升一个宏大的层面上去。我觉得后来郭沫若传统一直得到延续,胡适传统被遮蔽,一直到朦胧诗也是接续了郭沫若的传统,朦胧诗以后所谓新思潮第三代诗人,某种意义接续了胡适的传统,诗歌领域、审美领域的拓展,很多过去不是诗歌审美的对象成为题材了,始于小终于小,当然特别强调语言。胡弦诗歌总体上还是属于朦胧诗以后审美的区域里面,写的也都是比较日常的经验,有的是一些小的经验,而且通常也不与一个宏大的东西联系起来。胡弦跟别的一些诗人,那些很口语化的诗人比,有他不同的地方,他的诗歌还是比较典雅,有机智的语言和哲理意味。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读胡弦的诗我觉得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从朦胧诗,朦胧诗后,第三代诗,在这种格局中,胡弦的诗写的非常独特,个性非常突出和鲜明,所以大家读的时候都有一种欣喜之感,这种欣喜之感是回到个人对视觉体验本真的起点上,他的诗有一种诗心,这是我所感兴趣的,一种原初性的,朴素性的一种诗,在胡弦的诗中表现得非常鲜明,非常纯粹,能让我们感动。胡弦开启了自己的诗性,这个诗性是给事物以诗性的存在,这一点也是他的诗有非常深的一种哲学的意味所在。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我经常对诗歌发出各种讯号,我问你们怎么就讲的是身边的琐事,但是这是碎片化的时代,你们没有经历苦难、痛苦,这是你们和我们这一代人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往往要求诗人,我希望他们关心苦难、书写苦难,因为我们的苦难太多了。胡弦出生在1966年,1966年我深陷苦难当中。我希望我们一代一代的诗人能够承受我们前辈诗人留下来的东西,承担中华民族的希望、苦难、悲伤和欢乐,这一点必须做到,所以胡弦写得非常好,非常漂亮,很有成就,我很赞赏,但是我常常思考,怎么才能继承前人的东西,这也是我的忧虑。
叶延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胡弦诗歌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从日常经验入手,细节入诗,他的写作很多东西都是日常生活的细节,日常生活的经验,胡弦很自然地用他的超凡脱俗来对待和处理,表达了他的幽默、智慧、豁达和一个诗人的悲悯。第二是他的诗里有着江南文人的传统,有着久远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他和口语和世俗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使他的诗显得典雅、优雅。
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弦是一个低音区吟诵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肃穆的,从来不高调,也没有花腔的低低的吟咏。诗人就是赋予普通的事物以神性,胡弦从有形的物、实在的物中提炼出诗来,此是物,彼是词,在词与物和此与彼之间,可以看到他不是对物纯粹的描摹,而是有很多言外之意。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弦写诗的时候有一种“狡猾”,就是他的诗性、诗心更起决定作用,比如他写的《古柏》,有非常新鲜的,充满历史感的发现。《西藏》《黑白石子》等让人悟出人生哲理。胡弦是具有多种笔墨的诗人,他的诗很丰富的,很多诗篇也是属于或者偏向于口语写作,我觉得这是基于他做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写得很真挚感人。他的写作当中还有一首诗《空楼梯》,我觉得这首诗是很值得研究的文本,而且也确实看到了胡弦对生活的一种思考,其他像《老手表》《马戏团》等等,我觉得都可以做这样一种多方面的解释。我认为胡弦的诗歌有意识的衔接中国文化的传统,他的诗歌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性,在他这个年龄的很多年轻诗人都是向外国诗人理论靠拢,我觉得这两本诗集当中他没有刻意的去模仿,而是他更多的衔接自己的中国文化的传统。
林莽(《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我觉得胡弦对语言是有非常好的追求,他的诗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在追求词语中的容量,不是那种表层的简单化的词语,模糊性反而使诗歌增加了更多的可读性和方向性。胡弦的诗追求时光的复合,往往我们在一首小小的诗歌里面可以看到不同时空的转换和不同时空的同时存在,这是胡弦诗歌非常有特点的地方,很多诗歌里面都有这种感觉,不是同时一个表面化的,而是多层次的,甚至是多时空的。
商震(《诗刊》常务副主编):说到胡弦的诗歌我最初看到的是略带羞涩,对乡村经验进行倾斜释放的胡弦,一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中历史、地理、文化、人文,信息量很庞杂,而且梳理整合得非常有效。《龙门石窟》很短的一首诗,这么短的诗却把人间万象大千世界,三言两语,像雕琢佛像一样,就刀刻斧琢的完成了,写的非常大。这样的诗在胡弦的诗里不是少数,但是我觉得龙门石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家司空见惯的,面对历史的意义,要么赞颂,要么忧伤,可是他的诗是石头、佛、人与刀斧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当下性,就是诗人的一种情怀,能把它表现出来,又表现那么精准、到位,可阐释性这么强,这就是一个诗人的才华,一个诗人诗歌的写作能力。
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读《沙漏》和《空楼梯》,我个人认为胡弦已经进入了当代中国优秀诗人的行列了,他的诗歌真的是越写越好了,他已经写出了一些让我们非常难忘的诗句,一些出色的、优秀的诗歌文本。胡弦是能用他的心灵和他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去重新处理经验的诗人,我们经历过的经验都被他的心灵,被他的很智慧的语言去重新经历。所以他更新了我们对于很多的当代经验的一种预示,让我们能够从对事物麻木不仁当中解放出来,用一种比较新鲜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同时也对被打量的事物产生新的感受,所以他刷新了我们对许多当代经验的预示。
耿占春(河南大学文学教授):读胡弦的诗让人感觉到愉悦,这种愉悦是他技艺的娴熟。像《黑色相册》《离另外一个世界最近的地方》,叙事成分多的时候,对生活痛感的表达就比较多一些,他确实非常符合更年轻一代读者的需求,因为艺术不仅仅是表达痛苦的。尽管我个人有时候也倾向于喜欢带来巨大痛感和刺痛的作品,但是胡弦显然不是这样一种风格,他是节制的,不是滥用痛苦感的诗人,他经常用技艺的快感来平衡生活的痛苦和幸福。
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我觉得胡弦诗里面有一些既古典,但是也特别现代的东西,比如《丹江引》,是比较典型的汉语诗。在我的阅读经验里面,我觉得古典和新诗的有机结合同时是中国的,同时也是现代的,胡弦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汪政(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我集中谈一下胡弦的诗学和胡弦的意义,暂时用心的诗学概括胡弦的诗学特征,谈到心的诗学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像张载为天地立心,心成为一个问题,心的诗学的内容当然指的是一些内心等精神层面的丰富表现,比如说痛苦、喜悦、欢乐等等。另一方面是价值观,更接近于张载为天地立心心所包含的内容,在关于内心的精神层面方面,胡弦很多诗当中都有这样类似的句子,怀揣着一种敏感的细致的,非常有耐力的心去感怀天地万物、自然、山河、风土、历史、文化、亲人、芸芸众生,大到星辰,小到一个蟋蟀,一个蝴蝶,甚至一粒尘埃,都被他所感怀和书写。更重要的是他心的诗学第二个方面,重建一种价值观,其实立心就是价值体系,充分表现在《春风斩》当中。在胡弦的诗中可以想到很多自然观、伦理观,包括生命和死亡的一些观念,有很多给人哲理感的句子。在诗的艺术方面,审美、句意、修辞上面完全相应,我特别喜欢胡弦的语感,比如《马戏团》,有时候一个词特有功能复杂的意味都能够被他感觉到特别好。建立个性基础上诗性意义是重大的,体现了代表新时期诗歌的转型,这种转型新时期诗歌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型,其实就是在价值上接通古典,又有现代的根本,这个意义还是非常大的,具体怎么样进一步理解和产生他的立心和立人、立命等等,值得进一步思考。
张德明(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我想从空间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一下胡弦的诗歌,以《空楼梯》这样一个诗歌为例,首先胡弦对空间性题材特别偏好,通过空间的指引成为他的诗情散发现实性的场域,他的诗歌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第二个方面就是胡弦诗歌的空间意识的表现。第三个方面就是时间的空间化。第四个就是诗歌中有很多别具意味的空间意象,比如说广场、旷野、天空、窗,在很多诗歌中间反复出现,这些都是可以去琢磨,去阐释的。第五个方面很多关于形而上的思考,关于宇宙人生形而上的思考,其实都是由他的空间意识所派生出来的。
颜炼军(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胡弦的诗比较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冥想性和哲思性。还有胡弦的诗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对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历史维度跟宇宙维度的一个考虑,《沙漏》和《空楼梯》这样两个题目是暗示的两个维度。另外,胡弦其实有苦心孤诣的一面,他有些诗是有伸展性的,从哲思上升到神性,对当代诗来说其实有很大的难处,神性在汉语当中处理,现代诗歌中并没有形成非常好的传统,这个的确很值得我们思考。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我觉得不能在90年代诗歌里面作茧自缚,而是应该向更深的源头去寻找本原性、创造性的东西,我特别期待胡弦能够写出这样的文本。我特别喜欢的恰恰不是胡弦看起来很美,读起来很愉悦的诗,恰恰是胡弦在他的诗里面呈现不和谐的东西,他的《劈柴》是杰作,我还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他的《遇虎记》,我觉得这类作品是胡弦创造力的所在,他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新的方向性的东西。
范小青(江苏省作协主席):胡弦一直在默默地、低调地在努力着,当我们蓦然回首一棵大树已经长成了。胡弦的起点比较高,但是他的内动力很强,起点高既是优势也不是优势,起点高的人再往上走往往很难,但是胡弦具备了写诗歌的执着、热爱、耐力,具备了诸多的条件,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胡弦近几年诗歌、诗集出版、获奖情况:
2009年被诗刊社授予“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
2010年《胡弦的诗》获《芳草》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诗歌奖,
2010年出版诗集《阵雨》
2011年《阵雨》(诗集)获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
2011年《册页》(组诗)获第三届闻一多诗歌奖,
2011年《劈柴》(长诗)获《作品》年度长诗金奖,
2012年《阵雨》(诗集)获第三届徐志摩诗歌奖,
2012年《寻墨记》(长诗)获《十月》年度诗歌奖,
2012年《胡弦的诗》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
2013年《葱茏》(长诗)获《时代文学》年度诗歌奖,
2013年《镜子》获《现代青年》十佳青年诗人奖,
2014年《冬天的阅读》(外一首)获第22届柔刚诗歌奖,
2014年《春风斩》(组诗)获《诗刊》年度奖,
2015年出版诗集《寻墨记》
2015年《胡弦的诗》获“中国诗歌排行榜2014-2015年度诗歌奖”
2015年《定风波》(组诗)获《文学港》年度储吉旺文学奖,
2015年获华西都市报“2015名人堂年度诗人”称号。
2016年获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诗人奖
2016年出版诗集《沙漏》
2017年获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
2017年《沙漏》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
2017年出版诗集《空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