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上海,白天还是很炎热的,到了晚上就凉快很多。最近老婆出差去国外了,孩子跟长辈回老家过暑假了,于是我过上了独自的时光。一个人的时候,上班没有任何变化,下班就不一样了,自己想干嘛干嘛。不想做饭,就不用做饭;在家想穿几件衣服,就穿几件衣服;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上个周末我就独自一个人去看了两个美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嘉海源美术馆。
当我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时候,第一个感受就是这里美女真多,个个打扮时尚,身材高挑。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是美女喜欢看艺术呢,还是看艺术的女生会变美?第二个感受是,这里的服务挺好的,刚进馆就有一位工作人员阿姨提醒我,可以寄存包,关键是免费的。哇,太好了,这点真的很人性化,大家再也不用背着大包看展了。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期的展览主要是《杂念》,刚进大厅就可以看到很多红色的挂绳,绳上挂着许多绒布玩偶。一根一根的红绳,结着一个一个的疙瘩,就像人的大脑内部杂念一样,一个接着一个,一坨接着一坨。
在当代艺术馆,印象深的是在博物馆的顶楼青年策展十周年的展出。前段时间,刚看过《玫瑰的故事》,玫瑰的职业就是策展人。通过这个展览,对策展有一定的了解。展览是什么?展览是艺术的暂时呈现,这种艺术呈现方式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是因为展览是暂时的,拆掉就没了,无形是在人们内心的存在是抽象的,千差万别,可能长久的。
当代艺术,或者青年艺术,更多不会展现对于人性欲望的冲击,艺术的呈现没有过多道德压迫感,解锁了道德羞耻感。这种感觉,就是我想要的感觉。长久以来,国人被道德感所束缚,不是说道德感不重要,只是国人被束缚的比较多,包括我个人也是,也被紧紧束缚。可以感受到,在自己内心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我是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的。我的内心一直有个声音,要打破这种条条框框,否则我的一生将会在纠结、迂腐中度过。
艺术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欣赏艺术,没钱也有欣赏高雅艺术的权利和自由,艺术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能支付起门票,你就可以走进艺术的世界;不懂艺术的人也可以欣赏艺术,艺术不是专业的化身,真正的艺术是链接每个人的,你想到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内心阐述自己的理解。
艺术是平视的。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没有教化的意思,不会告诉你该做什么,该想什么,你可以想或做与艺术关联或不关联的任何事情。反而,嘈杂的社会总是在告诉你,该怎么做人;绝大部分书籍,总是在阐述着别人的观点;而我们每个人,总是在接收别人的观点,总是被告知要怎么做。
当代艺术博物馆外边就是黄浦江,站在博物馆的楼顶,黄浦江就展览在眼前,很少有这个角度看黄浦江的,江边高楼林立,船只来来往往。走到江边,台阶坐下,黄埔江畔,微风习习,人生幸哉……
周日第二天,去了嘉源海美术馆。此美术馆是刚开不久,在嘉定能有这么一个美术馆真的是嘉定人的福音。美术馆就在马路葡萄园边上,进马路葡萄园的那条路真是很漂亮,树木葱葱,小路弯折。
美术馆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也是他在嘉定的第三个作品,前两个是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可见嘉定人是多么钟爱安藤忠雄。其他两个作品,我都经常去。大剧院的设计与广场的水池,与远香湖水,相互映衬。这个手法在嘉源海美术馆也有体现,美术馆周边就是农田和葡萄园,美术馆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美术馆门口就有一大片稻田,稻田中竖立几个白色柱子,稻田给美术馆带来一年四季不同的陪衬。这个真的是妙啊。
当前美术馆展出的是”安藤忠雄建筑:对话” ,展现了安藤忠雄在不同国家的建筑设计作品和思想。来嘉海源美术馆,不仅仅是看展览,还有是看建筑。嘉海源美术馆就是三个长方体的套在一起,可能在建筑在大师眼里,建筑首先应该是粗线条的。嘉海源美术馆,侧面的青苹果,也是非常很不错的创意,清翠的绿色跟美术馆的灰色风格形成强烈跳变,青苹果,代表着年青、稚嫩,与美术馆的成熟色彩形成反差。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光的十字架”在嘉源海美术馆也使用了。
这个周末两次参加美术馆,给我的感觉是,人要追求自己的灵魂,其实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灵魂,但我一直好奇,为什么灵魂追求的道路上总是孤单的呢?
想着想着,一个周末又匆匆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