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五年级上册的课本结束了,最后一节新课讲的是: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这节课的知识对五年级的孩子有些偏难,有些难于理解。为了攻克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仔细、反复地读题,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想,看能否将这些信息读清楚,想明白?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索戌儒轻松自如地将鸡兔同笼的问题,说的很清楚,分析的也很透彻,比如:鸡兔同笼,有15个头,有52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索戌儒是这样分析的:我们看到鸡会想到1头2腿,看到兔会想到1头4腿;有15个头说明鸡兔共有15只;有52条腿意思是兔腿数+鸡腿数=52条。是呀,如果能把鸡兔同笼的这些事说清楚了,讲明白了,那它就真的不是个事了。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意思是说: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的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
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一共讲了3种方法,分别是: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首先来到讲台的是郭雪洋,他先从头数着手,让鸡的头数从1开始,那兔的只数从14开始,结合腿数,筛选出正确的结果,倾听着他的娓娓道来,观察着他清晰明了的板书,尤其是在表格的右面的计算方法,更让我们一目了然;接着上来的是张博衡,他为我们讲解的是:假设法,也是从头数着手,假设所有的头数都是鸡,据鸡有一头两腿可求出此时的总腿数,即:15ⅹ2=30条,可实际有52条,与之少了52-30=22条腿,因为把所有的四条腿兔子都看成了两条腿的鸡,一只兔子少看了4-2=2条腿,最后用22÷2=11只,即是兔子的只数,那么鸡的只数用15-11=4只。最后陈丹霓和我们一起讨论的是方程,仍是先从头数入手,(一般解设腿数多的为x)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15-x)只。根据兔的只数x4十(总只数一兔的只数)x2=52只这一等量关系列出程,即:4x+(15一x)x2=52,
4x+15x2-2x=52
4x-2x+30=52
2x=52-30
2x=22
x=22÷2
x=11
则鸡有:15-11=4(只)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区别,力争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对这样类型的题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熟练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