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自己从ppt中看到的知识:
1. 从课前秀中,已经能够明白产业思维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和市场层面无解的问题,可以从产业层面去获得答案。“企业的命运,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实际上是产业特点决定的。”
企业短期能否盈利,产品好不好卖,要看市场行情;企业能否长久保持发展,要看产业发展趋势;而产业发展所须顺应的大势是什么?(ppt引言中指出)宏观经济。
(我想,既然“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那么,产业经济学是否就是对于企业和市场层面中无解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宏观考察,从而得到的一门学科?
再次看ppt发现,在解决原有无解问题时,正是在原有基础上,采用12345法则中的“逻辑”:“逻辑本身与逻辑之外,识大体、看本质,结构化思维,逻辑化解读,去芜取精、化繁为简、纲举目张”这种方法,才能发现产业层级的规律。)
在武钢养猪、鞍钢种土豆的例子中,拥有产业思想,不仅能够明白企业“微利和亏损”的原因,还能指导企业如何进入正确的产业,进入哪些产业,如先生所说“建立产业思维和产业认识,是企业家的必修课、基本功”,产业思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产业十万个为什么”是信息量极大的部分,需要细细体会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其背后的规律。
2. 未来几年的产业态势部分,先生总结为:一个主题、两个问题、三个商潮。
看似十分简洁的三点总结,已经包含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不同层次上的人都有所指引;面临不同层次问题的人,对号入座也就看清了自己未来应该走的方向。(下面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顺序,描述我对这里的理解)
一个宏观主题: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
这就指出了未来几年中国宏观发展大势和主流,反映了未来的政策倾向、资源倾向,也就决定了借哪股潮流来帮助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认清这种宏观你趋势,才能理解后面中观和微观的预测。
三个中观商潮:并购、创新、全球化。
宏观上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产业思维去确定中观上的趋势。应用大课第三部分“沿着经济时差寻找产业机会”的方法,可以明白此阶段的并购潮流是必然。基于第一次大课,“中国未来三大趋势之二,新技术、新经济、新商业”,先生用亚马逊、马斯克、小米等个例子说明了这一点,也证明了创新这一趋势。全球化在这些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三点对于企业家们可谓“三把金钥匙”。
两个微观问题:1 企业如何实现成长突破,2 如何寻找未来的黑马股票。
有了中观的基础,微观层面也就很好理解。企业实现突破想发展就应该顺应 并购、创新、全球化 三股潮流,这样才是顺势而为,对于例子中类似宝钢、鞍钢这样处境的企业更是如此,此时,所遇到的障碍,应该合理引入产业基金模式。
对于投资者这也是选股的好办法。
3.课程第三部分和课前秀中的“关于产业十万个为什么”都是值得细细体会和深入研究。这些是对产业思维理论的发展和延伸,从不同角度应用产业思维,向不同方向延伸都能得到不同的创新结果。
过程中几点想法:
1 “信用”这一部分,使我想到:当下大环境中,人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反过来,人类道德水平是与人均收入一同成长的;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中国人民的道德水平也会提高;考虑得更长远,当GDP达到极高水平(即物质极大丰富),从而人类道德水平也达到极高水平,此时发现,刚好符合马克思所说的 共产主义(物质极大丰富+极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是否能预测共产主义终将实现??
2 另外一点,如果说世界上国家的发展要顺应人类的发展,那么当前发达国家发展速度放缓或停滞这种现象,是否可以归结为,人类社会发展至此刻,发达国家发展的瓶颈已不是来自本国的某些因素,而是来自构成人类社会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的限制?经济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欠缺,不能为发达国家提供满足其快速发展所需的支持或辅助性作用,所以,当前阶段就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而快速发展而发达国家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总成一个大系统,只有共同发展(相互支持形成整体),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按此想法,发达国家如果想使自己的国家快速发展,就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当前状况,使其不再成为抑制发达国家发展的瓶颈因素。这需要一种境界,但,也是终将实现的;就是“看不见的手”在更加宏观层面上发挥作用的时候。但做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借助产业大势的指示性作用,为我们的发展做好准备。
3读过《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就觉得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是提升信息交换效率的工具。所以,涉及到信息交换的环节,都可以应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但是,不止限制在此领域),信息交换占主要位置的行业,(应该都)会经受互联网带来的革命,这里一方面是革命(必然是一些人受损),另一方面也是机遇,只要经过互联网改造,并且经过改造的是瓶颈环节,肯定会提升系统整体的效率,给行业再次带来生机。这也就是“互联网+”存在的意义。
4 在大课第四点“以产业代表的身份,开展”产业+某“结合,……”,这个思路不正是产业整合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先生列举了很多路径(产融、产政、产学、产地、产信、产媒、产研、产智、产社、产产),再加上把“产业”比作成阿基米德支点,足以看出抓住产业大势的重要性。
5 ”以历史性眼光前瞻中外产业竞争势态的演变方向”一节,我觉得这就是第一次大课的延续,这里重述了第一次大课的观点,并基于此,能进一步理解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因为,此时是从产业的层次再次解释这一趋势(第一次大课是从国势,是国际各国发展趋势层面,这次是产业发展趋势层面)既然对祖国充满信心是正确的,还等什么!!如果说研究产业经济学是为了做预测,那么,这节课就是第一次大课的延续。
6 12345法则中的前三点(1理论2产业史3实态与实情)与上次大课中的ABCD学习法很相似;但后面的4感觉和5逻辑是我们此处应该着重把握的地方。在ppt中先生已经解释了何为感觉,如何炼成“感觉”?即但手熟尔。这里又想起先生在后半堂课上讲解关于股市的问题。先生在后面他提到准确预测股市的事实,我好奇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较准确预测股市?(我不炒股,纯属自己想法,如果没有道理,请指正)我觉得,预测大趋势简单,精确化到”量“则很难,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形成”感觉“。比如,先生在解释股市暴跌的原因时,曾提到过”肯定会在5000点~6124点之间……“为什么是这个点?大家都知道,大牛市之后往往会暴跌,这个是大趋势(不可能只涨不跌);但为什么过了5000点就会跌,而不是其他更加奇葩的数字?能够准确估计这个点数就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国内股市,才能了解到这里的变化量级(暴涨或暴跌的估计量)。所以,我觉得,”感觉“是一种积累,是一种轻车熟路,越复杂系统的”感觉“就越需要长久的经历和积累。
7 试用产业经济学方法:关于国内咨询师行业,有人说竞争越来越激烈。我觉得向更远的时间去思考,现在国内企业普遍处于管理粗放型阶段,结构效率高于运行效率的阶段,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当国内企业的结构效率全部发挥出来,必然要开始一步一步提高运营效率,此时是否会是管理咨询行业的又一次春天?若是,到时候,咨询师群体肯定不能按现有打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系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满足客户要求,从而,为了应对这个趋势,咨询师行业是否应该注重自己的管理知识体系升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