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刻意运用语言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
这段金句出自《认知驱动》一书中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
这段金句让我联想到本月金句“人生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人们看待生活的不同视角。”与4月份我领背的金句内容:“任何消极的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
通过这三段金句,我们就可以有以下的认识:
首先,生活有不同的视角;其次你可以选择在不同的视角看待生活;再次,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都可以找到积极的视角;最后,改变看待事物的视角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可以运用语言的力量。
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行为会成为习惯,习惯会形成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
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态度、观念、思维呢?人生经历、学习新知,其实还有一个极为重要却可能被大家忽视的因素:语言。
我们一贯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传声筒,头脑想什么、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但是语言和思维之间其实是双向的,我们的语言也会影响我们的想法。
最近我参加了线下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培训学习,在答疑环节,学员就会叙述她所面对的家庭现实问题,老师追问原因并发出疑问:“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吗?当你对自己说没有办法了,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限制住自己。”
听到大家的提问,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都有支持她这样做的理由,有一些符合自己认知的,还会有一种感觉,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这样做。
选择学习的人,都是想通过提升认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说:“没别的办法了。”“我做不到。”“我尽力了。”因为这样最简单、容易、不费力,符合趋易避难的天性。
但这种绝对化的语言会无意间关闭大脑的能动性,让自己不再主动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尝试换一种说法,比如:“还有别的办法?”“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或者“我暂时做不到,通过努力我会做到的。”
这种语言,就会让自己的大脑主动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暗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
深受我们喜爱与尊敬的稻盛和夫先生,他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即使碰上坏事、遇到灾难,也要心存感激,说声谢谢。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就算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
如果不刻意练习,在我们遇到坏事时,思维很可能会被糟糕的情绪束缚,然后陷入怨天尤人的境地。而积极、正向、感恩的语言,就会给我们的思维、心态一个积极的引导,自然就会改变思维,改变看问题的视角。
就像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奥乐齐的创始人所说:“改变你的语言,就会改变你的想法。”
时刻保持觉知,审视自己的语言,通过刻意练习,发挥语言的力量,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
语言和思维之间是双向的,也许我们在用“不能、不行、没有……”这些趋利避害的话语 让大脑进入偷懒模式,这个真得好好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