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随着经济持续下行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急剧攀升,作为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的融资担保行业,爆发大面积|代偿,面临史上最严峻的系统性、行业性的经营压力,反映出担融资保行业集聚的风险不容小觑,充分体现了融资担保行业高风险的特性。在这里笔者结合十几年的从业经历,阐述一下为什么说融资担保是高风险行业,让管理层、从业人员更深刻认识融资担保,多措并举,尽快摆脱危机,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一、在银行、担保机构和借款人三方的商业模式中,担保机构处于最不利的法律地位。在三者关系中,如果借款人违约,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和借款人的法律地位是一样的。同时,由于担保机构的强担保作用和较强的现金支付能力,往往成为银行的首要追偿目标。而借款人往往由于有担保增信滋生依赖心理,履约还款意愿下降。担保机构直接面对代偿风险,几无回旋余地。这是十几年形成了固有的模式,目前仍没有实质性突破。如果代偿发生到一定规模,清收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担保机构就会因流动性不足而是丧失担保能力
二、担保机构的客户总体上属于次级客户群体。由担保机构增信的借款人大多不具备银行直接授信条件,无论是经营基本面的问题还是抵押品不足等问题,只要是不符合银行规定的环节都是风险点。大量实例证明,正是这些风险点最终形成风险造成担保机构发生代偿的主要因素,银行将信贷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也正因为如此,担保机构对银行风险屏障的作用得以体现。
三、担保机构最主要的客户是中小微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年左右,成长性和短寿命是中小微企业群体的两大特性,成长壮大的是少数,半道夭折的是多数。有长期患病最后慢慢病死的,也有意外猝死的,生生死死是常态。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和转型期,各种原因造成的中小微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和抗拒外部风险能力孱弱是制约其成长,导致自消自灭的内在因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小微企业极不稳定的生存状态使得担保机构管控风险的主动性较差。
四、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担保机构未能建立稳定有效的盈利模式,收益不能完全覆盖风险。政府发展融资担保业的目的在于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政策扶持倾向和普惠性质。融资难和融资贵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解决融资难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融资成本的上升,大多数企业难以承担过高的融资成本,但以现有的担保收费标准,担保机构又难以提取足够的风险准备,这是个长期的两难问题。同时,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担保机构经营模式过于单一,通过业务创新取得高收益的空间极为有限。在实践中,一些大型担保机构通过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式,整合各种资源,丰富和完善经营手段、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取较高的综合收益。但国有担保机构通过这种以组织创新带动模式创新的方式要受到种种政策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五、专业担保的高杠杆属性是形成系统性风险的主因。专业融资担保的功能价值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资金放大作用,俗称杠杆效应。任何杠杆效应都是一柄双刃剑,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价值的同时,又成倍地积聚了或有风险。杠杆作用越大风险也越大,这和前段股票配资情况类似,大盘向上赚大钱,大盘暴跌有可能被强行平仓,这是系统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外延性和传导性,会由担保机构自身波及到与之合作的银行机构。因此,项目个体风险可以适度容忍,系统风险必须坚决扼制
六、担保机构自身不适应行业运行规则的客观要求。前述五点是所有融资担保机构都面临的普遍的共性问题。任何运营的担保机构都会遭遇风险,都有潜在的风险隐患,防范、分散和化解风险始终是贯穿担保机构活动的主线。因此,在实践中管控风险效果的差异完全取决于担保机构自身。影响因素大概有几点:
1、能不能充分的认识和敬畏经济规律,这关系到能不能正确地把握大方向、大趋势。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是所有经营者都应该恪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道不可违。
2、能不能一以贯之地尊重契约和规则,这关系到能不能深刻地理解信用担保的本质和精髓,能不能秉持正确的经营思想和商业原则,能不能得到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认可和尊重
3、能不能科学地进行顶层设计,防控系统风险。具体工作是:能不能有效避免行政干预,坚持市场化导向;能不能确保小额分散和结构优化;能不能把握担保规模和质量的平衡关系;能不能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能不能建立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发生的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这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4、能不能按照新的环境形势要求重新审视传统业务模式的弊端,并以“担保+”的思维为统领,在产品服务、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方面实现创新。在新常态下,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仅仅提供单一的融资担保服务,既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又很难取得同承担风险相当的收益,这种积累很难支撑自身稳健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伙伴式的金融服务是未来融资担保机构的必然选择,这方面瀚华金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成为行业的典范。
5、能不能打造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和平台。这关系到能不能建立科学的制度规则、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能不能把资金、人才和规则有机统一。要打现代化的战争,就要用现代化的武器。要解决市场的问题,就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能不能打造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团队。不只是担保,其他行业亦是如此,要干成一件事,资金和人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有时候甚至资金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人就够了。只要找到合适的人,就会有技术,有项目,有资金,同样会有创新力,执行力,组织才会有勃勃生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公司的宝贝。关键是如何寻到宝,留住宝。无论把企业文化搞得多么天花乱坠,口号喊的多么响亮,如果不能落地,只能是墙上的装饰品,给人看看而已,毫无用处。只有了解人的真实需求,不断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才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能不能留住人,能不能引进人,关键看两点:现在干得舒服,未来值得期待。奉献从来不是靠强迫或忽悠出来的,一定是在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机制安排下自动自发产生的,即使像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也莫不如此。只有栽了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一个职业化的团队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共同的价值观来维系和凝聚。
归根结底,担保机构稳健发展还是要紧紧依靠一个市场化、科学化的组织体系,紧紧依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团队,只有人才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