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例:
周日,女儿不按约定的日常惯例时间起床,睡懒觉。
妈:我注意到时间已经超过了,该起床了。
丑:(不动)
妈:时间到了。
丑:你出去。
妈:你是愿意我这会帮你拿衣服,还是5分钟后你自己起来。
丑:1小时后。
妈:10分钟。
丑:1小时。
妈:(心头愤怒,声音变调)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丑:1小时后。
妈:时间到了,起床了。
丑:不动。
妈:起床(压抑,无奈)
丑:你出去,我就起床。
妈:(用手指手表位置,无言提醒)
丑:(被子蒙头)
妈:(气炸,掀被子,拉丑丑)时间到了!
丑丑:(被拉起来又躺下去,亮着身子不动,气呼呼)与其在这儿,你早出去了,我都早就起来了!
妈:(更气愤,心中抑制不住想要“赢”了这个蛮不讲理,不守约定的小丫头。于是坐在床边不走唠叨。)起来,快起来……(心中以为这是坚定) 最后事情以女儿继续蒙头睡觉结束。
2、“错误目的”线索:
我的愤怒和被挑战的感受就是孩子背后的信念的线索,对应错误目的表,我和孩子已经陷入了权力之争。孩子从对抗起床这件事转移到了对抗妈妈的权利上。孩子的错误目的是惟有当我主导说了算时,我才有归属感。孩子在我简短平静的语句中无法找到反抗的力量后,就不断使出招数要挑战我的底线(讨价还价,讲条件)。当我用了几种以前凑效的办法都失败后,我失去了耐心,陷入了孩子巧妙的“陷阱”,恢复到传统的控制,动手去拉被子。这个动作给了孩子坚持对抗的很好的理由:“你制服不了我。”孩子生气睡到中午才起床。
3、如何鼓励:
承认我不能强迫孩子,即便她没有遵守她自己制作的日常惯例。
对孩子还要有更多耐心和方法。
从冲突中撤离,不要试图在情绪中解决问题,平静下来,并不是投降和不坚定。
召开家庭会议。
妈妈用孩子睡觉的时间恢复平静:你今天睡了那么久,感觉如何啊。
丑丑:不怎么样。(看我和善,对她长时间睡觉不起来的报复行为也没有生气,她有点不好意思)
妈妈:你休息好了吧?看起来感觉好点了。
丑丑:没有,我本来想睡一下的,结果就睡着了,一会儿又做梦一会儿又做梦,还是没睡好。
妈妈:哦,妈妈以前睡懒觉也是很多梦睡不好呢。等你感觉好起来我们聊聊好吗?
丑丑:好吧。
妈妈:你愿意的时候,随时找妈妈哈。
放学回来。 丑丑:妈妈,我们还是聊一聊起床的问题吧。
妈妈:对于起床时间的约定,你觉得需要调整吗?
丑丑:不需要。
妈妈:那你觉得有什么困难阻碍你不能按时起床呢?
丑丑:就是床太温暖了太舒服了,好像有魔力抓着我起不来。
妈妈: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到自己打败这张魔床,准时起来呢?
丑丑:没有办法。
妈妈:那我们一起来头脑风暴好吗?
丑丑:如果我起来晚了,你就扣我的零用钱吧。
妈妈:这是惩罚,你知道妈妈不会这样做的。我们想想还有别的办法没有。
我们最后用头脑风暴想出了几个办法,丑丑选择了其中的三个方法。我们一起试行练习一段时间,在互相尊重和鼓励中,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下次,我们一起选择的办法没有效果了,相信世上最完美的事就是不完美,家长要有耐心,我们可以随时头脑风暴,或者把自己的问题留在议题板上,等待我们在家庭会议中尊重平和地继续来锻炼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