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景闲情总有闲事闲人,
佛法后世的空义
已经够学人努力了。
古代的诗人们
也总是禅意绵绵的来显露一下才情,
有如王维在《鸟鸣涧》
也谈到了“空”的概念。
这里也不妨意趣闲聊一下王维的这首诗: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春山之空,
既有闲情的人,
也有落叶的花,
更有出岫的月,
还有自惊的鸟与本然的溪涧,
真是何空之有!
然此闲诗暗喻阴阳之枢、
动静之妙,
常人自谓正是道出了“佛法”中空的深义。
虽是禅意十足,
却不知此“闲人”闲的是何物?
或如经中所述,
观察五阴无常变易的离欲之法,
心离执系得清净舍才名为空。
而这份空的内涵
也正是在五阴无常的磨灭之中,
似无若有若无似有。
五蕴而非五取蕴,
正是不离不即的妙韵所在?
人若闲得无常法,
何妨春山空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