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完晚饭孩子要看动画片,我同意了,连看了两集差不多半个小时。我说儿子别看了,他说再看一集,我说那会说好的最后一集,然后出现了短暂的拉锯战,最后我看他没关电视,我直接付诸行动,我去关电视了,他看见着急赶紧过来带着哭腔说咱们比赛,我说开始就开始,然后他把电视关完以后非常生气开始大喊大叫,我说走,去冷静冷静,领着他带点推搡让他进了卧室。然后他又在床上打滚,发泄完了之后我说我现在也生气了,我需要冷静冷静,等我冷静完了咱们再来说这个事儿,然后我就出卧室了,突然他走过来把门使劲关住了,这次我彻底生气了,我直接叫我外甥女,我说咱们下楼吧,小家伙听见了,开了门哭着过来跟我说对不起,妈妈,别走,我一个人害怕!我突然意识到,我又在破坏他的安全感。然后我把他领到卧室里关了门,我明知故问的问他,妈妈要下楼你是不是吓着了,他说嗯!(其实我知道他会害怕)然后我说对不起,妈妈不是想要吓你,妈妈就是想冷静冷静。然后我开始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刚刚特别想再看一集,妈妈不让看,你又拗不过妈妈,所以你特别无助,愤怒,对吗?他说嗯!我继续说你刚刚想要按照你的想法关电视是因为妈妈限制你看电视了,你想找回主动权对吗,你想有一件事是你说了算的对吗?他说是的。然后我抱了抱他安慰他,一会又好了。
通过这件事我复盘的时候发现:
1.我并没有提前跟他沟通好看几集
2.我也并没有表达对他身体的关心
3.之所以坚持己见是因为稍后他要用手机学英语(我担心长时间的看屏幕他眼睛受不了)
4.带他冷静的时候我没有做到和善,稍微带了点自己的情绪在里面的,不然也不会带他冷静的时候有些推搡的成分。
5.看他连续的发泄情绪的时候我被他的情绪带跑偏了。
6.明明知道他害怕我下楼把他一个人放家里我还是那么去做了,我把教育孩子变成了跟孩子较劲,太较真。就想赢了他。
所幸在孩子告诉我他害怕的时候我停了下来,如果在以往我就开始教育他了,不会共情,即便共情也是在假共情,为了后续对他进行说教做铺垫而已,这次我没有,完了以后我只是在和他共情并向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说我下楼让他一个人在家这种话(之前因为上学的事说过几回,抑郁期间更是用这种话吓过他无数次)很庆幸走没有让事情往更糟糕的地步发展,后面想起来我还是很为自己感到开心的!并且我告诉他,儿子,刚刚你那么生气可是你都没有伤害自己和别人的身体耶,做的很好,而且你也没有扔玩具,妈妈再一次跟你点赞(这是从焕云妈妈那里学到的,而且我还会从消极的行为里去找正面的东西)
以前也没少看育儿书,早就知道共情这个词,可是我却很少做到,要知道作为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共情起来真的很难,尤其是看到孩子行为也开始失控的时候,就会更多的只看到行为而忘记了关注他的情绪,这两天看了《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本书又一次给了我力量,他让我知道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共情做着做着就断掉了,是因为我们脑子里总是有一个信念~养育任务,我们放不下这个,我们总觉得孩子一旦有负面行为或情绪的时候,就必须得开始我们的养育任务,我们要让他知道这,明白那,然后就把共情给忘了或者假共情!更加忘记了每一次孩子的负面行为或情绪都是增加我们和孩子之间亲密感的最佳时候,如果能牢牢地把这句话记住了,那我们对于共情是不是就更加有执行力呢?因为人总是会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去靠拢嘛!
在下一次暴风雨来临之前我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好!对孩子能更宽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