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安良心系天下的黄帝
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节选自《五帝本纪第一》
除暴安良心系天下的黄帝
一直有读《史记》之宏愿,一直又畏惧其艰深。今日开读,真是走一步退三步,开篇读得很艰难。生词靠做“度娘”和猜懵解决:“弱”原是“力气小,势力小”,这里意指出生不久。循齐,是非常聪明。循同迅,意为“疾速”。
也有顿悟的。比如《五帝本纪第一》介绍黄帝轩辕时,对黄帝轩辕的灵性聪慧说得很神奇。他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也就是说一生下来就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聪敏敦厚,有很强的辨识能力。
聊到“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我想到《曹刿论战》。鲁庄公问曹刿:“何以战?”三问三答后,曹刿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那么,鲁庄公作为君王,尽了哪些本职一类的事情呢?原来,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汉朝贾谊说过:“民者,万世之本也。”清朝黄宗羲有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轩辕就是一个关心百姓、心中有大爱的人,后来诸侯尊他为天子,称其为黄帝。
武力平定众诸侯
黄帝轩辕富有正义感。发现诸侯之间侵略乱伐,暴虐百姓,就出手相救,平定暴乱。对诸侯,他用武力征服:“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意思是他通过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 “不享”是指不来朝贡的诸侯。)
阪泉之战胜炎帝
诸侯归顺之后,“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一个“修德”就把轩辕得民心原因概括得很深刻。《易传》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可以想象,轩辕整顿军旅,士兵纪律严明;安抚百姓,设身处地,努力让人民安宁富足: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丈量四方的土地;还训练猛兽,让士兵作战如虎添翼。轩辕和炎帝阪泉之战,有冲锋陷阵的士兵,有民心相拥护,有训练有素的猛兽。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当然,对手还是很顽固的,“三战,然后得其志。”一个“三”字,表明先后打了多场仗,但同时可以看出轩辕讨伐炎帝神农氏决心之大。阪泉之战胜利是必然趋势。
涿鹿之战杀蚩尤
接下来是讨伐蚩尤。“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一个“暴”字,既可以看出蚩尤凶恶残暴。而“最为暴”又可看出蚩尤在众诸侯中,对百姓欺压凌辱程度之深,对其他诸侯威胁之大。现在蚩尤叛乱,聪敏的黄帝立即征调诸侯军队。涿鹿之战,胜负毫无悬念。这里“禽”通“擒”,是捕捉之意。生擒活杀,除去诸侯和百姓心头之痛,真是大快人心。“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一个“尊”字我们可以看出诸侯对轩辕爱戴发自内心。一个“咸”字还可看出轩辕地位。劈山开道为天下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末尾一句让黄帝形象更加高大。平定诸侯,代神农氏,杀蚩尤,还是为了一方安宁。而为了天下安宁乃是大爱。这就叫哪里有不顺,哪里就有黄帝。关键是平定一个地方就离开,而不是为了统治一个疆域和一方百姓。未读完我就想,一个心系天下的君主,他治理国家,一定会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万国安定国富民强
后来呢,果然是这样,黄帝跋山涉水与诸侯形成契约,建都逐鹿山下。黄帝如云一样居无定所,带兵迁徙。后封军队为“云师”来督察诸侯,这样万国安定。黄帝后来又做了很多有利于一方百姓安定的举措:观测太陽的运行,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陰陽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等等。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他和嫘祖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