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爱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
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怎么说,也许值得去思索的事情太多,导致大脑反而一片空白。
总觉得一部好的作品,不管题材,无论手法。把人性的纠结抒发得淋漓尽致才是真的无与伦比。
就算了解了真相,就算知道了结局,谜题依旧是谜题,疑问依然无解,就算细细地从头来过,如何发展也都无法尽善,这就是佳作。
可以说,我看完后,已经被张鲁一实力圈粉了,这部作品中,别的不说,单是他的三个眼神,就真的生生让我为之动容:
第一个,是在电影的开篇,陈婧转身时,他抬起头呆呆地望着她。
他那时的眼神中充满着天真和对爱情的渴望。那时的他,已经抛开了在数学问题中的一切睿智,在女人的温柔面前,他单纯地像个孩子,令人心疼的孩子。这个眼神深深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柔软的角落。就像,很多看似孤僻,看似与世隔绝的人,其实内心深处都对爱有一份比其他人更为强烈的需求。
第二个,是他在扔垃圾时遇到陈婧的女儿,小女孩向他袒露了自己的恐惧。那时候,他的眼神中满是温柔,一种坚定的温柔,带着一种类似于父爱的东西,给人深深的安全感,觉得:他看似干枯的身躯下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他,真的值得信赖。有他在,就很安心。
最后一个,是在看守所里与陈婧的最后一次会面:
在知道自己设想的一切安好已然破灭之时,他面容抽搐,眼神中满是失望,不,是绝望。对于这个人物来说,真正能刺痛他灵魂的不是对惩罚的恐惧,而是他费劲心力,豁出一切,终是没有守护住他最心爱的东西。
对于石泓,这对母女,是他单调的生命中唯一的温情,他们活着,就是对他的一种救赎与成全。所以他努力地希求他们安好,而终究没能如愿。
这结局有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五味杂陈。
觉得,唐川看似只是一个情局之外的破题人,但其实是最可怜的一个。
纵然这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经历着人性的考验,但其余的人都只是在被迫着做出选择。
只有他,掌握着一部分主动权。而这种能决定别人命运的主动权,也意味着之于他更大的责任和考验。
这份可怜的真相,戳破了,石泓就失去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局,毁灭了他希求的一切;不戳破,真相无法大白,正义将被蒙蔽,陈婧的内心也永远都有一份对深爱的误解。
那么,不管哪种情况,知道真相的人又于心何忍?
纠结之处在于,石泓心心念念去守护的那个女人,其实也不是一个绝对善良的象征。
先前,她是夜总会的小姐,生活所迫也好,出于无奈也罢,这段经历,是她一生中都无法抹去的痕迹。
更重要的是,哪怕时至今日,陈婧对于滕坤的邀约,也是来者不拒,而且,依旧精心打扮。就算不能说她有意攀附,多多少少也会希望从中得到些什么。
显然,她并无刻意地想要摆脱自己的过去,所以可能那段经历对她来说,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不否认她是一个可怜却刚强的妇人,不否认她是一位好妈妈。但看得出,她也并不完美,甚至也有一些人性的污点,就像大屏幕前的每一个我们。
唐川和石泓,他们都太聪明了,在给对方布置的谜题中兜兜转转,最后才发现,被绕进去的人,其实是自己。
高手过招,无分胜负。
就像这烟火人间,人性好强,定要与某某一决高下。等到最后才发现,你赢了这些,就会输掉另一些,没有真正的人生赢家,知足常乐者才能完满。
那么,真相到底重不重要,我们该永远纠结于事件的本真,还是干脆顺其自然,相信那些现实希望我们相信的?
一直很欣赏一个词,叫“大智若愚”。
不戳破,不代表你无知,更不代表你懦弱。相反,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们却永远无法在人性中求得正解,就像永远无法完全明确你存在的意义。
人间世事太蹉跎,人心自古无善恶。
只不过在不同的瞬间,我们动的是不同的心弦,反映到行为上,就是冰火两重天。
机关算尽太聪明,不知误了多少性命。还不如,知道的少一点,纠结得少一点。给自己一个台阶,学会闭口不言。
《嫌疑人x的献身》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理性的尽头不是真相大白,而是人间最缠绵悱恻的感情。
回家的路上,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如果我是唐川,我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