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能够作为第一期内测课程的学员在交叉式创新的课堂接受陈序老师的创新知识,当时感受受益良多,很有付诸于实施的冲动。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得知这次有复训,就迫不及待的申请了。因为这次是三天的课程,我感觉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回顾上一次的课程内容印象最深的就是奖励的规则都变了,再也不是简单的扑克牌点数相加,而是增加了一些不可预测的黑色功能牌的环节,这个环节瞬间将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也同步到了课程中,增加了几份现实的残酷性, 大家在这规则下都变得比较内敛,不张扬尤其对自己手上的牌的数量,因为一旦其他人觉察到你有可能最大,那么后面的功能牌都会涌向你。更多的都是默默的努力,低调的拿牌。
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创新思维本身,我一直认为创新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都那么简单了,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还没有做得很好呢,上完课发现原来创新也是有套路的,那就是大脑不设防,接受一切的可能性,不要先武断拒绝,及时当下时机还不完善,不要紧,记下来,留有印象,说不定哪天就能在特定的点给你所谓的可遇不可求的灵感。这一点我的感触最大,原来不是创新思维本身有多难,而是我们忽略了一些自认为的小细节,养成记录的习惯,打破固有的壁垒,松规条,把当下认为不可或缺的或给我们带来成功的要素去掉,看看我们还能有哪些办法,这就是创新的起点,尤其在我学了NLP 之后,我明白了这背后的运行机理,当我们在大脑里留下我们思考过印记,然后不用再太执着,一切都交给潜意识去运作,我们需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一切的周遭刺激。潜意识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这也印证了人本具足的理论,接受外界刺激,再向内求。
最后还有印象的是BUT模型,让我明白创新是有章法的,不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灵光乍现,这也能保证我们可以持续的产生新的创意。就好比一家店的运营,我们就可以有据可依,销量=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就拿我的一个创新教练案例来说,想要将一家店运营好,我们就可以很明确的从这个公式里去寻求可以创新的思路,当然首先要知道我们在哪,现状是什么,分别留意各个指标的当下状况,然后逐个运用新的有针对性的方案调节各个指标,流量,是所处路段与周围消费水平决定的,转化率是多少流量能真正的转化成客户,客单价是每一位客户一单的消费,复购率就是同一个客户回头购买的比率,一旦这一切都很清楚了,去针对性找创新就显得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有了章法。
在现如今知识泛滥的时代里,如何获取知识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你想了解,万能的搜索可以帮你解决一切知识的获取需求,但是知识与技能是有区别的,人工智能能够帮我们存储海量的信息即知识,而技能是需要将知识转化,根据实际的情况去灵活运用,变通,这也是我们人类能超越人工智能的地方,如果有需要可以来参加哦,一起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