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失败,都是苦涩的。
那一年,演讲比赛。放眼一群选手,我对自己还是比较看好的。赛前有一个星期的集训,主办单位专门请了位资深业内人士逐个指导,指导老师对我的方方面面都给了比较高的评价,她对我的演讲稿、形体、读音、腔调、表情、动作等都打了分,总体来说,不错。
于是,我也觉得自己不错。
赛前主办方还让我们这些选手作决定:台上要不要摆一张主持人专用小方桌?有一张小桌子的话,选手站在桌子后面,会遮挡一些。我们都说不必,用落地麦克风就行了。看来,大家对自己的感觉都不错。
接着,比赛开始了,六七个选手过后,终于轮到我了,我自信满满地走上台前,期待着一个完美的发挥。
没想到,意外发生了:站在台上,在聚光灯下,面对满座观众,我的腿莫名地抖了起来!将近40年的人生经历里,我没想我的双腿会发抖!只见两条腿在裤管里筛糠似的抖个不停,我强作镇定状,但底下就是抖个不停!
我心说“完了”,这次的丑丢大了。但既然上了台,死也要死在台上!我用上半身安慰自己:“腿在裤管里面抖,大家看不见的。”于是,一边努力控制着那丢脸的两条腿,一边背稿(称不上演讲了),10分钟的一篇稿,大约五、六分钟就让我给草草结束了。临近尾声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腿不抖了--然而比赛也结束了。
这次的失败,我所有的痛苦都在台上开始并结束了。下了台,我知道分数肯定不行,但我有了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这两条腿以及控制这两条腿的内心,我知道了自己的内心薄弱项,假如再有下一次机会,我自信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状况了。
理论和实践中间有个导体,叫“流程再造”,注重参与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端倪,知道它的“陷阱”之所在,从而也就知道了规避方法。参与后也许失败了,但能从中吸取了宝贵经验,只要还有机会再参与,这次的失败就能提供最佳的前车之鉴,成为下一次成功的跳板。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足迹,明显失败居多。每次失败都是痛苦、难堪的,但失败过后,感觉自己皮糙肉厚了:看人不再躲闪,遇事不再畏难。对生活的信心,也强过以往任何时候。
有句话说得很好:“世界上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沉浸于喜剧中,那就是悲剧。”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走出来,这就是挫折教育的亮点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