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忆事】那一年在深圳做牛仔布,内心的激动和欣喜达到沸点(中)
到深圳原丰纺织的第二年,从香港聘请的副总离开了公司,我自然而然的成了厂里的工艺技术骨干,相当于内地总工程师一职。
92年时,国内只有广东很流行穿牛仔裤,不管什么场合,不会因为你穿牛仔裤而感觉不妥,反正男女老少个个都穿。而原丰纺织一直是专做牛仔布的工厂,整个工艺流程是从气流纺棉纱进厂开始,经过络筒--整经--浆染--织造--修验布--后整理--成品质检共7道工序,当时厂里有120台意大利VAMATEX剑杆织机,是个中上规模的牛仔布厂。
由于刚进厂在试验室工作,所以对各个工序的技术指标很熟悉,在上篇博文里也讲到因为出色的工艺技术分析,被从香港聘请来的李副总三次破格提拔。在他离开公司后,我接手了厂里的全部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
在进厂半年后,对牛仔布生产的工艺和质量比较熟悉了。当时原丰牛仔布的质量在深圳还算不错的,在国内也算一流,但听香港李副总说原丰布质量不差,但始终无法给一线的牛仔服品牌供应面料。当时我的感觉是手感硬了一点,主要改善的地方应该是手感。
想到了就干,第一步我首先调整了整经的张力,自己一直跟单到后整理,然后在试验室做水洗试验,2~3个月的不断调整,最后牛仔布的手感确实有了一点改善,但效果不明显。此时只有李副总是一直支持我的(此处省略一千字)。
要扭转别人对新工艺的看法是很难的,在技术一条线上,不少人看到我进厂后风光很劲,心里是太不舒服的。在中国做事,那怕事物是向好的方面转化,但只要其中有某个无关紧要的动作不完美,你们都懂的,其实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动作。
在整经工艺无力再改善的情况下,迅速上了第二个工艺动作,调整气流纺棉纱的配棉和捻系数,这是我最厉害的一招,也是最后取得决定性成功的一招。当时,我跑了内地好几家气流纺纱厂,提出提高气流纺配棉等级的方案,内地厂家的工程师感觉我的想法很好笑,气流纺是有国家标准的,你要提高配棉等级,那国家标准怎么办?
在深圳,我们是根据市场需求办事的,而在内地是根据国家标准做事的。这就是我到了深圳后的第一个意识转变,我心想难怪内地企业做不过深圳,认知改变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说,提高配棉等级,成本上升,棉纱价格也相应提高,这个没有问题,我们能接受。接着,我提出要求把气流纺棉纱的捻系数降下来,按我设计的生产,这一下又让那些内地工程师大吃三惊,他们认为我是异想天开,还问我是那个学校、那个专业毕业的?那时,我也不客气了,就说华纺纺织系83年毕业的,此时个个都没啥粗气了,因为华纺纺织系当时确实在国内是绝对的第一块牌子。感谢华纺!
回到厂里,我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因为棉纱价格上升了,人们内心的各种猜疑是很明显的,大家都懂的。但结果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原丰牛仔布的手感太出众了,我内心的激动和欣喜达到了沸点。
第三步开始控制浆染盘头的制成率,我每天一早到厂,就直接下车间查夜班割下来的废纱。这一查把浆染车间的主管给得罪了,工人上夜班窜易睡觉,造成不少的废纱,没办法,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先解决主管的思想问题,处理这件事还算我情商比较高,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与当年的浆染主管还是好朋友,几年前去东莞讲课,他还召集了当年厂里的人,一起吃了个饭。
事情到此,大功也算一半告成,但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结果。第四步是调整织造工艺,这个事情做的比较顺利,因为织造主管和机修主管都是上海人,我们一商量即合,马上调整,由于浆染盘头制成率高了,织造产量也多了不少,把提高的棉纱成本拿了回来,解决了整个公司原料成本上升的问题。
至此,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改变人们的认知,是无法一步到位的,必须每个动作扭转10度,一步步的扭转。信任也是靠每次10度的扭转来增加的。
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大幅度调整后整理的拉斜工艺。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买到过这样的牛仔裤?两个裤腿的边是歪的,穿在身上,看到歪的裤边视觉上很别扭。由于前面几道工序调整了一系列工艺,牛仔坯布在最后后整理时,其拉斜工艺是必须要调整的,才能确保牛仔裤做出来规范,这个工艺试验做了也有几个月,最后原丰牛仔布的成品合格率达到了空前的99%。
当时,已经回到香港工作的李总也很吃惊,也很好奇,他是主管我们每批出口牛仔布质量的,他是牛仔服品牌方的技术负责人,反过来监控我们了。他跟我说,从他离开公司,怎么原丰牛仔布的手感和质量上升了那么多?……
不想多说什么了,说一句吧,离开公司的人,内心多多少少都……你懂的。
从我做牛仔布生产的经历去总结,人的认知只能每次扭10度,等到扭了180度后,他们完全都支持你了。
#大有在线课堂#